经济指标分析

时间:2022-05-09 03:17:32

解读经济指标是为了理解经济增长和转型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指标经济增长的奇迹和转型的日益成功,不仅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强道路,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改革和开放的成功范本。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此后,中国的增长奇迹和转型的辉煌历程,一直有两大动力——改革和开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外开放从1979年试点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1984年开放的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十四个港口城市,经济指标再到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及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的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向西,层层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而对内改革则主要包括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推进企业自主权扩大、试运行经济责任制、利改税、完善经营机制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财税体制改革、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医疗与住房市场化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等。这些重大改革的推进激发了中国经济的动力和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方面,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经济指标协同性,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持续推动着经济健康发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在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发展快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指标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以上。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