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收益理论忽略

时间:2022-07-12 08:03:56

    预期收益理论忽略,预期收入理论名词解释1949年,郝伯特·V·普罗克诺(Herbert V. Prochnow)又提出了“贷款流动性的预期收益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贷款并不能自动清偿.银行在评估贷款质量时,应该注重借款人的经济偿还能力的分析。预期收益理论而经济偿还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借款人在未来的预期收益。只要借款人的预期收益是有保证的,即使借款期限长一些,但由于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有保证,银行就可以接受借款人的长期借款清求。如果借款人的预期收益没有保证,预期收益理论即使是短期贷款,银行也不应该发放。

    预期收益理论为银行业务的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它深化了对贷款清偿问题的认识,明确提出贷款清偿来源于借款人的预期收益,这无疑是银行贷软业务经营理论一个重大发展,预期收益理论促进了银行贷款业务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工商业贷款外,银行还可以发放非生产性的消费者贷款.预期收益理论可被称为资产管理理论中具有开拓性的一种积极的理论,预期收益理论它引导银行的资产组合更加多样化,当然这种理论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从银行资产管理理论本身来看,它还属于一种消极保守的理论。

    “真实票据论”认为银行应该满足工商业的借款需要。“转换论”认为,如果银行的投资是高质量的,那么银行贷款的期限并不影响其安全性。“预期收益理论”则认为,预期收益理论稳定的贷款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归还日期与贷款的证券担保基础上,这种贷款可称为“合格的票据”,如果需要时可去中央银行贴现。由此,中央银行成了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的最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