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结构2022年变动分析

时间:2022-05-09 00:23:58

随着中资银行境外资产规模的扩大,其内部不同类型资产的比重也有增减,资产结构不断发生改变。首先,资产结构系统重要性中资银行非贷款类资产过半。2016年,四大行的境外总贷款规模占境外总资产的45.8%,非贷款类资产占比过半。

具体来看,中国工商银行的非贷款类资产占比最高,达到57.6%;中国银行紧随其后,占比为57.5%。相比2015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非贷款类资产占比均有上升,资产结构略有变动。与四大行不同,多数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主要境外业务仍然是满足中资企业境外发展的融资需求,因此大部分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境外资产仍以贷款为主,占比超过了50%。作为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贷款具有流动性差、违约率高等特点。中资银行在境外配置非贷款类资产,既是其境外业务重点发生转移的标志,也是其改变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的表现。近年来,各大中资银行纷纷投资于境外非贷款类资产,投资类型日趋多样。例如,2015年,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协议,资产结构购入位于曼哈顿的一幢名为“布莱恩特公园7号”的28层玻璃幕墙写字楼;2016年,工银标准银行公众有限公司正式与巴克莱银行签署协议,收购其位于伦敦的贵金属仓库及相关的全部贵金属仓储业务线。

其次,不良资产的比重发生了改变。以四大行的不良贷款为例(见表2-5),2016年四大行的境外不良贷款总量都有所增加,各行平均余额为49.72亿元。从占比来看,资产结构各行的境外不良贷款率均在1%以下,贷款质量较好。但与2015年相比,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境外不良贷款率都有所上升,贷款质量下降。除贷款外,房地产、资产结构证券等其他类型的境外资产也易受到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影响而产生损失,甚至转变为不良资产。为防范风险,避免资产减值,各中资银行愈加重视风险机制的建立。例如,中国银行积极开发环球大企业评级模型,建立全球额度管控系统;中国工商银行按金融资产服务的不同业务性质和风险管理要求实行准入管理,并将业务授权纳入全行统一授权管理范畴,资产结构建立风险限额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