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损” 不艺术但科学

时间:2022-05-15 01:57:24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风险控制”越来越深入人心。对基金投资者而言,“风控”可能更多地理解为基金经理对净值损失的控制。私募在进行研究时也把“风控”作为一项相当重要的考核内容,其中尤为关注的一点就是“止损”,例如不可逆转的止损指令,明确的个股或者基金市值的止损线等。

  关注“止损”的逻辑,首先在于私募能够依照基金经理的意愿灵活降低仓位或买卖股票,不像公募有这样那样的限制。而且止损的效果能相对直观地反映在基金净值上,方便持续跟踪,而持股集中度、行业配置这些就难以考证了。此外,私募要想实现绝对回报,“止损”似乎是必须的,2008年的苦头大家都已吃够了。

  大师论止损,针锋相对

  “止损”究竟是不是个好方法?有了“止损”就能控制住净值下跌吗?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认为,出错是伴随投资过程的不可避免的部分;出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错不改而酿成大祸。无论是何原因,只要股票价格低于停损价格,股票就应卖出而防止损失继续扩大。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也说过“学会止损,千万别和亏损谈恋爱。止损远比盈利重要,因为任何时候保本都是第一位的,盈利是第二位的”。

  不过,反对“止损”的理由也同样具有说服力。彼得·林奇(Peter Lynch)就一直十分厌恶止损指令,他认为止损指令根本无法保护投资者避免发生亏损,只不过是使投资者把当前的帐面亏损变成一个已经发生了的现实亏损。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在总结投资人的两个致命错误时就表示,“买在高点是一大错误,第二个错误则是卖在低点。既然错了一次,就不该再错第二次”。

  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则建议

  “即使周围的人都在抛售,你也不用跟随,因为卖出的最好时机是在股市崩溃之前,而并非之后。反之,你应该检视自己的投资组合,卖出现有股票的惟一理由,是有更具吸引力的股票,如没有,便应该继续持有手上的股票”。

  大师们的教诲句句有道理,但在“止损”问题上仍然没给出一个“通杀”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