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贸易的理论依据

时间:2022-07-07 04:15:58

    保护贸易的理论依据,保护贸易理论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纷纷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这些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展本国经济,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但是,保护贸易理论由于在经济上长期依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又形成了发达国家处于有利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的贸易格局,新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保护贸易,改变贸易条件恶化的状况,以扭转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在这种背景下,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保护贸易理论出现了。该理论以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为代表。他提出的以“中心一外围”理论为核心、以“贸易条件恶化论”和“收人转移论”为基础的保护贸易理论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普雷维什首先对国际经济体系进行了结构性分析,保护贸易理论提出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体系和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外围体系,是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世界的两大体系。中心体系的工业国在整个国际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外围体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初级品生产并被工业中心国所控制和剥削,造成外围国经济困难重重,发展缓慢。

    普雷维什认为.要打破“中心一外围”的既定格局,外围国家就必须实现本国的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为此,外围国需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既要采用传统的关税手段,也要采用外汇管制、进口配额等非关税手段。在工业化发展的出口替代阶段,保护贸易理论还要实行有选择的出口补贴政策等。他认为采用这些贸易保护政策对外围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起到以下作用:限制进口的保护关税可以削弱外国商品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可以开辟新产业,吸纳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剩余劳动力,解决原料产品部门的隐蔽失业;使原料产品出口和进口替代并举.可以有效推动本国工业化进程;此外.还可以减少外汇支出,改善国际收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