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医疗:生物试剂行业持续高景气,国产替代大有可为

时间:2022-04-06 19:17:28

行业观点

生物试剂种类丰富,需求持续攀升,行业景气度高。生物试剂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工具,具有品类多,数量庞杂的特点。按照不同用途划分,可分为通用试剂、分析试剂、诊断试剂、教学试剂、实验试剂、分子生物学试剂等。我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增速较快,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国内生物试剂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72亿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的136亿人民币,整体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7.1%,预计2024年将达到246亿人民币。

科研市场需求广阔,工业用户市场正在快速崛起。生物试剂用户主要分为科研用户和工业用户。科研端需求广阔,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我国研究资金投入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从2015年的434亿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的866亿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8.8%,增速远超同期全球水平。此外,在抗疫需求催化下,工业用户端试剂需求不断加大,市场正在快速崛起,未来工业用户市场有望保持高增长态势。

分子类试剂:以外资企业为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分子试剂相关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分布较为分散。由于国内试剂厂商起步较晚,目前市场仍以外资企业为主,赛默飞、凯杰、Takara和BioRad四家企业合计占比超过40%。国产企业主要以诺唯赞、全式金、康为试剂、爱博秦克和翊羽生物为代表,其中诺唯赞的市占率为仅4.0%,市场份额仍处于较低。但近年来,国产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未来在国产企业产品质量性能、技术服务不断提升的趋势下,国产化率有望大幅提高。

蛋白类试剂:抗体为最大子领域,重组蛋白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蛋白类试剂主要包括抗体、重组蛋白、蛋白芯片等。其中抗体为国内蛋白类试剂市场最大细分领域,2019年抗体市场规模达27亿人民币,占比为67.0%。此外,重组蛋白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从2015年的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亿元,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0.0%,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亿元。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全球新冠检测和预防需求依然旺盛,上游原料需求有望保持高位。中长期来看,国内生物医药研发投入逐年增长,长期成长可观;工业端技术持续迭代,产品向多个维度延展,未来在工业端试剂原料需求预计将不断拓宽。

生物试剂上游原料供应链进口替代空间大,抗疫期间产业链需求不能完全得到满足,补足短板成为重要目标。上游生物试剂行业在技术进步、政策支持、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重点公司:诺唯赞,义翘神州,百普赛斯、菲鹏生物(拟上市)等。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增速不及预期;进口替代不及预期;需求下降等。


生命科学产业高速发展,生物试剂市场规模持续提升


生物试剂地处产业链上游,市场规模持续高增长

生命科学覆盖面广,生物试剂地处上游。生命科学是系统性阐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本质的科学,通过由宏观到微观的深入探索,目前的研究层次已经覆盖生态系统、群落、群体、个体、器官、细胞以及分子。生命科学研究的进步,为医疗、制药、工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人类历史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生物试剂处于生命科学研究产业链的上游,可以分为研发和商业化生产两个阶段,广泛应用于专注基础科研的科研院校,以及工业化生产与研发的制药企业、生物科技公司、CROCDMO机构等。

生物试剂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工具,主要是指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各类试剂耗材,整体表现为品种繁杂,数量庞大的特点。从产业链结构分析,生物试剂上游供应链主要由生物原料、化学原料、生产设备、包装材料和耗材供应商等组成。中游的生物试剂生产厂商通过采购上游公司的原材料自主开发种类丰富的各类生物试剂,其下游客户群体包括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和CRO企业等。

生物试剂市场高速增长,国内需求持续攀升。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生物试剂的全球市场规模在2015年已经达到128亿美元,2019年增长至17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1%。预计将以7.1%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 2024年的246亿美元。我国的生物科研试剂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的投入,科研热情空前高涨,生物试剂的需求量有了显著提升。国内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72亿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的136亿人民币。整体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7.1%,保持了高速的增长。预计2024年将达到246亿人民币,2019~2024年之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8%。

生物试剂行业景气度高,科研用户及工业用户为生物试剂两大类型

生物试剂种类丰富,按需求可划分为科研试剂市场和工业用试剂市场。生物试剂按照不同用途划分,可分为通用试剂、分析试剂、诊断试剂、教学试剂、实验试剂、分子生物学试剂等。从用户划分来看,科研机构用户的占比远高于工业用户,在中国市场中这个现象更为明显,科研机构用户的比例达到72%,高于全球水平。这与基础科学研究日渐受到重视密切相关。我国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远远高于全球水平,科研机构的数量众多,对生物试剂的需求多样,因此在客户分类中占据主导地位。

科研端政策导向明显,国内科研经费投入增速远超全球,年均增长18.8%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研究资金的投入也水涨船高。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全球研究资金的投入由2015年的1166 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514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6.7%中国作为全球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为了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在科研水平上的差距,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从2015年的434亿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的866亿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8.8%,增速远超同期全球水平。此外,2021817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中提出了“建立基础研究稳定支持的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在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中的比例”的修订科学进步法草案。我们预计在科教兴国的国家重大战略指导方针下,未来科研经费投入将继续维持高增长。

抗疫需求催化下,工业用户端市场将不断扩容。以体外诊断为例,体外诊断试剂原料指用于生化、免疫或分子诊断等试剂的反应体系原料,主要指核心反应体系。

原料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了终端产品的品质。原材料体系主要分为核心反应体系、信号体系、反应体系载体和反应环境。其中核心反应体系原材料如抗原、抗体、诊断酶是体外诊断质量控制最为重要的战略节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2021年我国体外诊断原料市场规模已增长至122亿元,未来将持续保持15%以上增速,预计2024 将达到200亿元。


生物试剂品种繁多,国内市场扩容趋势明显


细分三大品类,分子+蛋白占据主要市场

生物试剂为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各类研究对象的需求,展现了品种繁杂,数量庞大的特点。根据材料和用途划分,生物试剂一般被分为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2019年分子类试剂在我国的市场规模达到69亿元,占比达到50.9%,在所有生物试剂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蛋白类试剂占比为29.4%,细胞类试剂的占比为19.7%。

分子类试剂市场增速迅猛,外资企业具有技术优势

分子类试剂是核酸以及小分子进行的试验所需用到的试剂类型。包括定制序列的DNA和RNA片段,用于分子克隆和逆转录的酶,用于核酸、外泌体等提取与纯化、产品回收、染色和修饰的单个产品或试剂盒。主要的应用范围包括科学研究、体外诊断、高通量测试、医药及疫苗开发和动物检疫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2015年分子类试剂在中国的市场规模为39亿人民币,并在2019年达到69亿人民币,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8%。预计2024年将达到124亿人民币。2019~2024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为 12.3%。

竞争格局上看,分子试剂相关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分布较为分散。但外资企业由于具有技术和品牌优势,由赛默飞、凯杰、Takara和BioRad四家企业组成的市场占有率总和已经超过了40%。而国产企业主要以诺唯赞、全式金、康为试剂、爱博秦克和翊羽生物为代表。根据诺唯赞招股书,其中诺唯赞的市占率为4.0%,在国内企业中的占比为13.7%,排名国产企业第一。鉴于目前分子类试剂国产化率较低,国产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培养高素质研发团队,着力于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制备性能更加优异的产品,进而提升客户使用体验并且逐步形成良好的品牌效益。

蛋白类市场抗体主导,重组蛋白有望持续扩张

蛋白类试剂是指蛋白质大分子进行的实验中所需用到的试剂类型,主要包括重组蛋白、抗体、蛋白芯片以及专门用于蛋白修饰、纯化和电泳的单个产品或试剂盒。应用领域包括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实验、抗体药物研发和免疫治疗等。一般分类为重组蛋白、抗体和其他种类的试剂。

抗体与重组蛋白占蛋白类市场较大。2019年中国蛋白类试剂市场规模中,抗体的市场规模为27亿人民币,占比为67.0%,重组蛋白的市场规模为9亿人民币,占比为21.3%,其他种类的蛋白试剂的市场规模为5亿人民币,占比 11.7%。

重组蛋白应用广泛,全球市场规模高速提升。重组蛋白是以特定基因的DNA序列作为模板表达的蛋白质。重组蛋白在生物药研发、基础研究和体外诊断试剂方面均有广泛应用。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全球重组蛋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以14.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从2015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8亿美元,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5亿美元。2019年至2024年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3.6%。

中国重组蛋白市场增速高于全球,CAGR达17.9%。从2015年的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亿元,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0.0%,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亿元,2019年至2024年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7.9%。

从竞争格局上看,中国市场上的重组蛋白企业分散度高,仍以R&D、PeproTech等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其中义翘神州和百普赛斯作为国产龙头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排名分列第三和第四,但和外资企业仍有着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重组蛋白结构复杂,稳定性较差,因此对生产工艺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国产企业虽然在近年来改善了色谱纯化等提纯技术,但是对重组蛋白的整体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仍有待改善。


诺唯赞:酶及蛋白双平台布局,综合实力领先


生物制剂国产领先者,上下游打通具备综合竞争实力

诺唯赞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生物科技企业,依托于自主建立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先后进入了生物试剂、体外诊断业务领域,并正在进行抗体药物的研发,是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的研发创新型企业。公司除了生物试剂外,还包含POCT诊断试剂和POCT诊断仪器业务等其他业务,但生物试剂占据主导地位。

公司基于自主可控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可以快速、高效、规模化地进行产品开发,现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产品线包含高通量文库构建试剂,基因编辑系列、克隆/点突系列、PCR系列、逆转录系列、核酸电泳系列、qPCR系列、细胞/蛋白系列、速溶颗粒和提取纯化系列等,目前拥有500多个终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高通量测序、体外诊断、医药及疫苗研发和动物检疫等领域,部分生物制剂产品在性能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多年以来,公司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酶学、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交叉为基础,构建了酶、抗原、抗体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及自身高效的研发体系,在POCT诊断试剂和生物试剂两大领域内成功推出了多个代表性产品。形成了覆盖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分子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CRO企业、医院等医疗机构等多种不同群体的客户网络。

经营质量稳步提高,收入利润迅速增长

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逐年递增,从2017年的1.12亿元提升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12.89亿元。2017~2020年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93.31%,剔除新冠疫情相关产品后为3.75亿元,四年间的常规业务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35.27%。2017~2020年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87.62%。其中2020年的境外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提高至 13.65%。

公司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89亿元,同比增长13.42%。净利润为5.50亿元。产品快速放量获得了下游客户的认可,建立了品牌信任,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义翘神州:国内重组蛋白SKU领先,积极研发巩固技术壁垒


产品种类丰富,提供“一站式”服务

公司是一家从事生物试剂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技术服务的生物科技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重组蛋白、抗体、基因和培养基等产品,以及重组蛋白、抗体的开发和生物分析检测等服务。公司目前生产和销售的现货产品种类超过4.7万种,其中重组蛋白超过6,000种,包括超过3,800种人源细胞表达重组蛋白产品,能够全面满足客户对于最接近人体天然蛋白结构和性质的重组蛋白需求;公司还能提供约13,000种抗体,其中单克隆抗体数量约4,600 种,能够覆盖生命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为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干细胞研究等基础科研方向和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一站式”采购生物试剂产品和技术服务的渠道。

独立技术平台搭建产品不断扩充,利润同比增长30

近年来随着公司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技术平台,现货产品库不断扩充,公司品牌影响力得以提升。公司凭借其在海内外优秀的技术团队和提前在境内外的产业布局,多款新冠相关的产品均受到海内外客户的认可,需求量得以进一步增长。公司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0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65亿元。公司净利润实现了较大增量,由2019 年的0.3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7.20亿元,同比增长19倍。

研发投入稳步增长,攻关创新打造坚实技术壁垒。公司在2018-2021年间研发投入呈稳步增长,金额分别为 2236.65万元,2327.99万元,2605.91万元和4012.93万元。

五大业务齐头并进,新冠产品打开渠道空间。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中主要包括重组蛋白、抗体、基因培养基和 CRO服务五大板块,其中蛋白类试剂重组蛋白和抗体的占比最高。在2018和2019年,重组蛋白的占比都超过 60%。重组蛋白、抗体、基因产品收入因新冠需求刺激有较大的放量,2019年收入0.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0.4亿元。得到市场认可,需求旺盛,所有产品的营收中新冠病毒相关试剂产品占总收入84.07%。此外,近年来产品海外市场推广力度加大,非新冠产品收入的提升。

2018年和2019年公司境内和境外收入都基本持平,2020年疫情需求刺激下,抗体类产品的需求量增长,境外收入提升,2020年境外收入金额为13.01亿元,占比达到81.48%,2021年疫情刺激减弱,境外收入金额为7.54亿元,同比下降42.04%。

进入2021年,诊断试剂的需求居高不下,国内多家厂家出海获证,市场竞争激烈。2021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 9.65亿元,同比下降39.54%,净利润为7.20亿元,同比下降36.17%。随着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需求常态化,预计公司未来整体经营规模仍将保持相对稳定。


百普塞斯:高速发展的重组蛋白国产新势力


专注重组蛋白,拓宽下游应用

百普赛斯于2010年7月成立于北京,是一家以提供重组蛋白等关键生物试剂产品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组蛋白系列产品作为核心业务,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相关产品包含肿瘤靶点蛋白、CAR-T靶点蛋白、免疫检查点蛋白、病毒蛋白、Fc受体蛋白、生物素标记蛋白和荧光素标记蛋白等。抗体系列产品包含抗独特型抗体和检测抗体等;生物分析检测服务包含分子互作分析测试服务和抗独特性开发服务等。

下游应用涵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传染病等疾病的药物早期发现及验证、药物筛选及优化、诊断试剂开发及优化、临床前实验及临床试验、药物生产过程及工艺控制(CMC)等研发及生产环节。客户群体覆盖辉瑞、强生、诺华、吉利德、罗氏等国际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服务领军企业以及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药明生物、药明康德等国内知名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企业。

基于重组蛋白布局海内外市场,实现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公司坚持打造优势产品,在生物医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以自身过硬的实力和独具特色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实现境内和境外双线销售。公司的营业收入由2017年的0.47亿元快速增长到2020年的2.46亿元。2017~2020 年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73.48%。其中新冠类产品收入0.73亿元,占比29.7%。随着毛利率的上涨,公司净利润增长至2020年间的1.16亿元,其中扣除新冠产品影响后,净利润为0.82亿元,较上年增长637.99%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76亿元,同比增长61.51%,净利润为1.21亿元,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疫情影响不改重组蛋白收入主导地位,国内外双管齐下稳健经营。其中重组蛋白试剂收入达到2.1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9.25%。与前两年占比高达95%以上相比略有下降,主要系检测服务和其他类别的试剂盒业务的收入实现提升。

从地区划分来看,公司始终贯彻境内境外双管齐下的经营策略,2018-2020年公司境外主营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4.16%,62.84%和67.89%。尤其是在美洲区收入始终位列全球范围第一。随着创新研发实验室在美国顺利落成,未来公司在境外的研发实力和生产水平将获得进一步提升。

公司在近几年进入高速发展状态,营业收入持续走高,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在2018-2020年间始终高于同行公司平均水平,但逐年呈现下降趋势。绝对金额上,整体投入仍在持续加大。


菲鹏生物:诊断试剂龙头,深耕二十载的三位一体创新企业


技术平台+产品布局完备,广泛覆盖客户群体

菲鹏生物成立于2001年8月,是一家业内知名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法供应商,主营业务包括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整体解决方案。其中体外诊断试剂是其核心业务。

公司在体外诊断行业内深耕二十载,通过构建的生物活性原料核心技术平台,公司的诊断试剂原料业务全面覆盖免疫、分子、生化等主流原料筛选和检测,已经成为业内领先的诊断试剂原料供应商。同时在2007年开始,公司逐步拓展国际市场,将业务范围覆盖全球六大洲约4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业务在印度等新兴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在国内的客户客户群体主要包括迈瑞医疗、华大基因、圣湘生物、安图生物、万孚生物、东方生物等上市公司。

体外诊断行业上游主要包括电子元件、光学元件、液路元件、模具等仪器的核心元部件和抗原、抗体、酶、引物、探针、化学制品等试剂原料的供应商;中游主要由仪器、耗材的研发、生产企业以及流通环节的代理商和经销商组成;下游主要包括了医院、血站、第三方检验中心、体检中心、以及独立医学实验室等面向终端用户的医疗检测机构。公司主营业务是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客户类型为处于产业链中游的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研发生产企业;同时亦有少量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经销商。作为行业领先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已逐步实现了“核心生物活性原料+试剂整体开发方案+创新仪器平台”三维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疫情需求刺激下销量增长,研发费用始终保持高投入

2015-2019年间公司的营业收入相对平稳,由2015年的1.1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89亿元。2020年营业收入迅速增长,营业收入达到10.68亿元,同比增长269.31%,扣除新冠产品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3.71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28.37%。2021年公司营收达23.32亿元,保持增长势头。

体外诊断行业属于创新技术行业,因此公司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的投入较大。2018年和2019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37.90%和35.92%。研发投入金额仍呈增长态势。

收入结构稳定,境外业务不断拓展

公司的收入结构稳定,主要以体外诊断试剂原料为销售主体。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在2018-2019年收入占比均超过 95%。

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2020年开始量产销售,带动仪器收入出现明显增长。2021年,公司的体外诊断试剂收入相比2020年有所回升。

2020年和2021年境外收入占比回升至30%以上,其中2020年更是达到39%。这主要和疫情影响下公司试剂原料和试剂半成品的出口比重不断增加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公司多年来在海外的市场布局,逐渐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全球疫检测和预防需求依然旺盛,上游原料需求有望保持高位。中长期来看,国内生物医药研发投入逐年增长,长期成长可观;工业端技术持续迭代,产品向多个维度延展,未来有望在工业端试剂原料需求预计将不断拓宽。生物试剂上游原料供应链进口替代空间大,抗疫期间产业链需求不能完全得到满足,补足短板成为重要目标。上游生物试剂行业在技术进步、政策支持、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重点公司:诺唯赞,义翘神州,百普赛斯、菲鹏生物(拟上市)等。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带来风险:国内生物试剂行业企业较为分散,且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未来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行业增速不及预期:生物试剂的研发难度较大、涉及流程较多,新产品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进而导致企业业绩增速及行业增速不及预期;

进口替代不及预期:目前生物试剂市场仍以外资企业占主导,国产品牌在技术上与进口品牌仍存差距,进口替代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疫情逐步受控,后续检测产品需求下行影响上游生物试剂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