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交换原则是什么

时间:2022-05-18 02:45:37

    商品交换原则是什么?什么是商品交易铁制工具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它“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商品交换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财富在迅速增加,但这是个人的财富;织布业、金属加工业以及其他一切波此日益分离的手工业,显示出生产的日益多样化和生产技术的日益改进;农业现在除了提供谷物、豆科植物和水果以外,也提供植物油和葡萄酒”。“如此多样的活动,已经不能由同一人来进行了,于是发生了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

    为着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手工业者必须千方百计地改进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艺,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在手工业内部进行更加精细的分工,导致出现了生产愈益多样化,各种类型的手工业生产需要由专门的工匠在专门的手工作坊才能完成的局面。其结果是各类手工业者通常只拥有某种特别的手工技艺,只能生产某种特定的手工业产品。商品交换他们本人及其家庭的生存与繁衍必须建立在将他们生产的产品“卖”出去的基础上,各类手工业者也就成为了直接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者。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以后,商品生产的能力大大提高,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和商品数量大量增多,商品交换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大大扩展。部落之间的交换仍在部落边界上继续进行,商品交换部落内部各个家庭间也开始有了经常性的交换。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更出现了远距离的商品交换甚至海外贸易。

    商品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用于交换的商品数量越来越多,商品交换的地域范围越来越扩展,也使交换中的种种不便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为了更方便地进行交换,当时的人们便逐渐约定俗成地定期聚集到某一个特定的地点,在一起集中地交换商品,商品交换形成了所谓的“集”、“市”或“墟”、“场”。同这些被称为懊”、“市”或“墟”、“场”的地方相对应的则是广大农业区域或畜牧业区域,人类历史上出现了最早的城乡差别与城乡对立。城乡差别与城乡对立的存在与发展巩固和加强了业已出现的社会分I,“此外,商品交换它又加上了一个第三次的、它所特有的、有决定惫义的重要分工:商品交换它创造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级—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