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2022年中介目标

时间:2022-05-08 20:10:08

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在德国历史上,宏观杠杆率一直被控制得比较好,货币政策而我国目前宏观杠杆率水平偏高;德国历史上没有出现严重的房地产泡沫,而我国目前一些城市房地产价格偏高。[插图]我国与德国的这些不同之处反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比德国历史上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可能更高;二是德国货币政策与财政和房地产政策统筹运用比较得当,注重长短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上述难题的出现。我国一方面要主动处置历史上积累的存量金融风险,货币政策精准拆弹,另一方面要标本兼治,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前瞻性防止增量风险积累。在这方面,德国的案例无疑给我们很多启示。总的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货币政策在中长期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维护币值稳定。实证研究表明,币值稳定能够在中长期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能减少社会上因为担心币值不稳定而衍生出的对房地产投资或投机的过度需求。在短期,在经济发展明显偏离潜在产出水平时,货币政策可以进行短期逆周期调控,但是应坚持长期和短期相结合,跨周期政策设计和逆周期调控相结合,避免频繁通过短期货币刺激的方式稳增长、稳就业。第二,货币政策在特定时期应注意把握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一般来说,货币政策以保障币值对内稳定为主。但是在货币政策经济金融发展的特定阶段,需要兼顾外部均衡问题。与德国类似,很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固定汇率制但币值低估的阶段,以保障出口竞争力。同时,在出现全球经济金融动荡的情况下,对于币值对外稳定的要求也会提高,例如美元危机就导致了大量资金涌入德国,带来较大困扰。当前,我国汇率的弹性不断增强,在阻断通胀输入方面起到了较好作用。但是随着金融开放程度加深,在美元公信力削弱等情况下,也需要更加关注币值对外稳定,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第三,在应对短期冲击时可采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这与坚持货币政策规则并不矛盾。货币政策在应对短期经济下滑等问题时需具有灵活性和弹性,从德国的经验看,这并未伤害其央行信誉。我国货币政策短期要平衡好稳增长、防风险与稳物价的关系。这既是我国货币政策当前面临的多重目标约束,也是许多国家货币政策实际担负的职责。因此,货币政策实施中面临的一大技术性挑战是,动态识别真正具有紧迫性的任务和目标,排好优先序,把握好度,抓住主要矛盾和优先目标,兼顾次要矛盾和非优先目标。例如,为了清除历史上积累的金融风险,我们必须把住货币总闸门,主动推动去杠杆。在这个前提下,还要适度稳定总需求,为去杠杆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需要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住微观主体,同时政策上又要有所节制,通过提高精准性实现最大政策效果。经济趋于常态化运行后,货币政策也要逐渐恢复常态,操作中要特别注重把握好调控的时度效。第四,良好的预期管理和政策沟通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在操作层面,明确公布的前瞻性货币政策规则是央行与市场沟通交流的有力方式。央行的政策意图越清晰,市场主体跟随调整越快,寻找新的均衡价格过程中的社会福利损失越小。若央行的操作自相矛盾,市场未接收到明确信号,货币政策行为就会犹疑,寻找均衡价格的过程就会减缓。第五,加强就业等统计监测工作,真实地反映我国失业率。主要目的是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速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衡量。如果潜在经济增速已经下降,货币政策继续使用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势必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可以适当借鉴德国中央银行的做法,把潜在经济增速(而不是经济增长目标)与通胀目标之和设定为中长期货币供应量增速目标,货币政策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逆周期调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