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的投资笔记

时间:2022-04-18 18:59:21

在学习选股方法之前,必须深刻地理解:企业价值增长与估值提升共同对股价产生的影响,理解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周期利用所理解的内容快速地找到投资标的,最好是找到企业发展周期叠加行业发展周期的标的对象。

一、以企业周期发展的维度入手:从产能扩张为着手方向,去寻找投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扩张产能必须是有效的,即:扩张的产能能够产生效益,生产的产品也就是能够卖出去而不是滞销、积压库存的情况。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入手:

1.从新股首发上市报告书入手:首发上市报告书是公司IPO时披露的融资计划,其主要包括公司历史沿革,公司现状(包括商业模式、产品、产销、技术等),公司所处行业现状(包括业内排名,行业规模,主要竞争对手等)本次IPO融资计划(包括方式、金额、项目等)以及相关可行性分析。虽然IPO报告书有几百页之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目录、提纲很快速地找到那些关键信息,阅读完之后即可有大致的了解。重点关注本次融资的项目,包括产品、产量等内容。然后测算建设投产后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一般来讲,融资金额越大,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幅度也越大。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1.报告书内有关行业的数据(比如行业未来规模、发展速度等)、公司在行业内竞争优势地位等,可能会被夸大。所以这些数据需要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并加以验证。2.部分企业上市拿到融资后,可能并不会用于既定项目,所以需要持续关注,跟踪项目建设情况,若公司改变资产用途,会发布相应公告,如“变更募集资金使用报告书”等

新股刚上市时一般股价高、估值高,大多会经历漫长的下跌期(一般6个月-1年左右)。同样的,企业募资新建产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据此先关注股票,直到项目建设投产后,耐心寻找买入时机,不必着急买入

2.从非公开发行股票报告书入手,非公开发行股票,即再融资、定向增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入手机会。证监会对再融资审核较严,因此比较重视报告书中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及合理性,相当于帮我们筛选了一次。非公开发行报告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发行方式、价格、对象、金额、募投项目、项目可行性分析、以及项目投产后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等。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来分析、研究,并建立成长周期的时间线,时刻关注在建工程变动的情况、转增固定资产、投产情况等。然后参照上一篇文章所讲的成长周期理论来判断买入点!利用周期性的发展阶段,把握好投资机会

3.非公开发行股票暨购买资产报告书,即公司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购买资产。与上一种报告书不同,非公开发行股票报告书是为了募集资金投项目,而这是为了募集资金购买资产,一般是收购其他公司。这种情况相对复杂得多,特别是发股价格和标的资产估值需要很谨慎地研究,我将在之后单独以“并购”为主题来详细讲解。选股技巧

4.部分公司在扩增产能时,未采用再融资的方式,而是通过贷款、债券等。这种情况下只能在公司的财报(半年报、年报)中寻找信息,一是寻找财报中的关于产能利用率和新建产能方面的数据;二是寻找财报中包含的历次募投项目情况;三是在经营分析和管理层讨论中含有的相关信息。

以上就是企业周期方面选股的几个重要研究入口,可参照之前的成长周期理论和变化留意买入投资时机。

二、从行业周期发展维度入手,按照之前所讲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在行业触底时开始关注并分析、继而进行投资。行业周期找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在行业的最低点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比较特别的现象和信息,比如:

1.新闻媒体充满了某行业的负面、悲观信息。非专业投资人士都说该行业较差。其实,很多新闻媒体最喜欢报道这些负面新闻:比如:2015年的白色家电行业中,新闻媒体报道卖:一台彩电利润不足10元;钢材行业“卖钢材不如卖白菜”;大面积渲染养猪亏损等,甚至有种谈虎色变的程度。如果这个行业处于这种阶段,一般正处于或即将处于最低点。

行业周期发展图

2.行业内遭遇破产潮,甚至龙头企业暴雷破产。从行业周期的图来看,行业破产潮发生在阶段4衰退期,这恰恰是优胜劣汰,产能出清,重塑行业竞争格局的阶段。近期的房地产企业也是如此,淘汰掉那些不好的,强者生存。

3.行业内企业大幅计提资产损失,一般在四季度的年度业绩报告或年报中,某行业可能出现集中的企业大幅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从而导致业绩巨亏。看似企业陷入了巨大困境,但却是扔掉沉重历史包袱,轻装上阵的表现,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是商誉(此前并购形成),应收账款,存活,固定资产(生产线淘汰)等。接下来的业绩往往迎来触底反弹,扭亏为盈。。

我们可以通过上述方式方法找到周期低点,但我们需要关注“转折点”选股技巧是否会出现。这种转折点的表现主要为:应收恢复增长、毛利率增长、现金流变化、产品涨价、行业内产销两旺等。那到底选择行业内的哪家公司股票作为投资标的呢,这个相对简单,可以选择行业龙头或TOP3的公司,也可以选择业绩弹性大的小市值公司(市值在40-80亿),当然,在具体选择时,依然要关注公司的业绩恢复情况,因为一个行业内的不同公司之间还是存在个体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