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贸体制

时间:2022-07-05 15:29:29

    什么是外贸体制?外贸体制内涵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制度改革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逐渐展开。

    宏观层面上主要是将外贸经曹管理权和行政审批权下放、分敞。一是由中央向地方放权,由此使一大批地方外贸公司得以建立。二是由外贸部门向其他部门分权.由此导致一批中央其他部委所属的工贸公司成立.

    微观层面上则主要是赎予各类企业外贸经营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仅授权少数专业外贸公司垄断进出口贸易,外贸体制将广大的生产经营企业排除在外,人为地割断了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直接联系,导致了外贸发展与国内经济运行脱节,出口商品结构滞后,国际竞争能力严重不足。1983年国家赋予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这是外贸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使外贸企业开始走上实业化的道路,符合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1988年外贸专业总公司和工贸公司与其地方分支公司脱钩。1993年斌予一批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并在商业、粮食、物资和供销等内贸企业中进行从予外贸经营权的试点。1996年开始允许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1993年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成为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标志着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制的废除,由此开始形成了中国对外贸易领域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同年.对国家确定的100家重点企业实行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备案制,1999年又将登记备案制扩展到680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 2001年7月10日颁布了《关于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由外贸经营权的审批制改为登记核准制。根据2004年修订的对外贸易法规定,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依照修订后对外贸易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据此,从2004年7月I日起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和个人都将具有从事外贸经营的权力,由此对外贸易经营权全面放开。

    可见,外贸体制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扩大外贸经曹权起步,逐步突破中央与地方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乃至所有制之间的界线.一步步地从根本上重塑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微观基础.最终导致了放开经营、平等竟争的新型外贸经营权制度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