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中性论

时间:2022-06-01 18:11:49

    通货膨胀中性论,通货膨胀的优点与缺点1970年和1971年,哈伯勒(G. Harberler)和弗莱明(J. M. Flemming)分别提出以通货膨胀的相似程度作为确定最优通货区的标准。他们认为,除了由于各国的经济结构不同和工会力量不同以外,国际收支失衡最有可能是由货币政策不同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的离散性趋势所造成的。通货膨胀的离散性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较大的通货膨胀率差异会导致贸易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在贸易条件变化影响商品流动的范围内,通货膨胀中性论会引起经常账户的失衡,从而要求出现与之相抵的汇率变化。而在通货膨胀率相近的悄况下,对贸易条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货币区内的经常账户交易成为起到均衡作用的流量。此外.通货膨胀率的巨大差异,通货膨胀中性论还会引起短期资本的投机性移动.使整个国际收支出现失衡和汇率发生波动。所以,具备相同或相近通货膨胀率.应该是组成最优货币区的重要标准。

    哈伯勒和弗莱明对通货膨胀相似程度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将分析的注意力从宏观经济的供需波动转移到宏观经济的货币层面,这与当时正在形成之中的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密切相关。通货膨胀中性论按照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的观点,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失衡是货币市场失衡的反映.当货币市场供不应求时.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当货币市场供过于求时,会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货膨胀是货币市场失衡的反映,也是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货膨胀中性论具有相似的通货膨胀率.理应成为划分最适度货币区的重要标准。但需要注惫的是.虽然通货膨胀会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但如果把通货膨胀说成是国际收支失衡的最经常、最主要的原因.通货膨胀中性论也是不完全符合现实的。通货膨胀中性论正如本书第一章所言,造成国际收支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