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机构市”是福是祸

时间:2022-05-15 11:02:12
    过去,在A股的流通市值中,一向以散户占多数。2008年年末,这种格局被打破,机构持有的流通市值已超过五成。A股市场从“散户市”转为“机构市”,这对普通投资者,到底意味着什么。

  根据中登公司2009年5月4日发布的统计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末,各类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占比为54.62%,是有统计以来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流通市值首次超过五成。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绝对控股”了流通股,A股市场因此告别“散户市”,迎来了“机构市”。

  在境外资本市场,“机构市”被认为是股市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因为境外成熟股市的机构投资者确实占据了更多的份额。香港股市是境内投资者及管理层公认的成熟健康市场,其机构投资者占了大约60%的比例,是市场的主力,这种以机构为主体的市场,被认为是香港股市平稳发展的重要原因。

  所以,自1998年以来,管理部门一直致力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尤其是超常规发展投资基金。到2007年年末,境内基金规模超过3万亿大关。全国社保基金、QFII、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也相继入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境内股市逐步实现了从“散户市”向“机构市”的过渡。2007年底,机构投资者与散户的持股比例基本已平分秋色。2008年年末,机构投资者终于成功地超越散户投资者,成为A股市场的主宰力量。

  A股“机构市”的中国特色

  机构投资者占比越来越大,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A股市场也不例外。不过,鉴于A股市场的“中国特色”,A股市场进入“机构市”时代,所走过的道路与境外股市有很大不同。境外股市的“机构市”是机构投资者发展壮大的结果,而A股市场成为“机构市”,则是由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更具“中国特色”。

  与境外市场一样,A股市场能迎来“机构市”,与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有关。如果不是十年来监管层大力引入机构投资者,境内股市要完成从“散户市”向“机构市”的转变肯定是不可能的。十年来,投资基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成为A股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的发展壮大,社保基金、保险公司、QFII的纷纷入市,无疑是A股市场成为“机构市”的重要原因。

  不过,A股市场能在2008年年末完成从“散户市”向“机构市”的转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A股市场的“中国因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大小非”的解禁。虽然机构投资者在这十年有了很大发展,但就2008年而论,这一年机构投资者是处于萎缩状态的。最明显的是投资基金,2007年末,基金规模已达到3万亿元,而到2008年末却只有1.89万亿元。

  在机构投资者处于萎缩状态下,A股却迎来了“机构市”,这显然是由于“大小非”解禁造成的。在“大小非”解禁后,这些原来不能流通的股份都变成了可流通股份。而这些股份又大量被机构投资者持有。如此一来,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市值自然就增加了。

  此外,A股市场能在2008年末迎来“机构市”,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个人投资者股票市值缩水。2008年是A股市场的大熊市,在这一年中,不只是投资基金的规模出现了大幅度缩水,个人投资者的股票市值更是大幅度缩水,而且,个人投资者股票市值缩水的幅度大大超过投资基金的缩水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的持股市值比重进一步下降,而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市值比重则表现为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