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如何形成?

时间:2022-05-05 20:54:11

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又称“超调模型”(overshooting model),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如何形成?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鲁迪格·多恩布什在《预期与汇率动态》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后经弗兰克尔、布依特和米勒等人得以进一步发展。超调模型是货币主义的现代汇率理论,其最大特点是认为价格在商品市场具有黏性,黏性价格货币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成立,经济存在一个由短期均衡向长期均衡的过渡过程[插图]。由此可见,货币模型实际上是超调模型中长期均衡的情况。

该理论的假设有两点与弹性分析法相同,即货币需求是稳定的、非抛补利率平价成立。但它同时也认为商品市场价格存在黏性,使其假设与货币模型也有两点不同: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成立;黏性价格货币总供给曲线在短期内不是垂直的,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形状[插图]。在超调模型中,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造成经济的调整过程。货币市场失衡(货币供应量增加)后,短期内由于黏性价格的存在,本国价格水平不变而利率水平下降,同时本币汇率的贬值程度会瞬时超过长期水平(通常将该现象称为“汇率超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长期内的价格水平会缓慢上升,利率会逐渐恢复到以前的均衡水平,而汇率也会在过度贬值之后向其长期均衡水平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