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半年报寻觅新机会

时间:2022-05-17 15:15:28

    公司估值方法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重要利器,在“基本面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基本逻辑下,通过比较公司估值方法得出的公司理论股票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异, 从而指导投资者具体投资行为。

  公司估值方法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相对估值法,特点是主要采用乘数方法,较为简便,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PEG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另一类为绝对估值法,特点是主要采用折现方法,较为复杂,如现金流量折现方法、期权定价方法等。

  相对估值法与“五朵金花”

  相对估值法因其简单易懂,便于计算而被广泛使用。但事实上每一种相对估值法都有其一定的应用范围,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上市公司。目前,多种相对估值存在着被乱用和被滥用以及被浅薄化的情况,以下就以最为常用的PE法为例说明一二。

  一般的理解,P/E值越低,公司越有投资价值。因此在P/E值较低时介入,较高时抛出是比较符合投资逻辑的。但事实上,由于认为2004年底“五朵金花”P/E值较低,公司具有投资价值而介入的投资者,目前“亏损累累”在所难免。相反,“反P/E”法操作的投资者平均收益却颇丰,即在2001年底P/E值较高时介入“五朵金花”的投资者,在2004年底P/E值较低前抛出。那么,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原因就在于PE法并不适用于“五朵金花”一类的具有强烈行业周期性的上市公司。

  另一方面,大多数投资者只是关心PE值本身变化以及与历史值的比较,PE估值法的逻辑被严重浅薄化。逻辑上,PE估值法下,绝对合理股价P=EPSP/E;股价决定于EPS与合理P/E值的积。在其它条件不变下,EPS预估成长率越高,合理P/E值就会越高,绝对合理股价就会出现上涨;高EPS成长股享有高的合理P/E 低成长股享有低的合理P/E。因此,当EPS实际成长率低于预期时(被乘数变小),合理P/E值下降(乘数变小),乘数效应下的双重打击小,股价出现重挫,反之同理。当公司实际成长率高于或低于预期时,股价出现暴涨或暴跌时,投资者往往会大喊“涨(跌)得让人看不懂”或“不至于涨(跌)那么多吧”。其实不奇怪,PE估值法的乘数效应在起作用而已。

  冗美的绝对估值法

  绝对估值法(折现方法)几乎同时与相对估值法引入中国,但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绝对估值法一直被认为是“理论虽完美,但实用性不佳”,主要因为:(1)中国上市公司相关的基础数据比较缺乏,取得准确的模型参数比较困难。不可信的数据进入模型后,得到合理性不佳的结果,进而对绝对估值法模型本身产生信心动摇与怀疑;(2)中国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不到总股本1/3,与产生于发达国家的估值模型中全流通的基本假设不符。

  不过,2004年以来绝对估值法边缘化的地位得到极大改善,主要因为:中国股市行业结构主体工业类的上游行业,特别是能源与原材料,周期性极强。2004年5月以来的宏观调控使原有的周期性景气上升期间广泛使用的“TOP-DOWN”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分析—行业景气判断—龙头公司盈利预测)的重要性下降;而在周期性景气下降,用传统相对估值法评价方法无法解释公司股价与内在价值的严重背离的背景下,“细分行业、精选个股”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上升,公司绝对估值法开始渐渐浮上台面。

  尤其是2005年以来,中国股权分置问题开始分步骤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未来全流通背景下的中国上市公司价值通过绝对估值法来估计价值的可靠性上升,进一步推动了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对绝对估值法的关注。

  绝对估值法中,DDM模型为最基础的模型,目前最主流的DCF法也大量借鉴了DDM的一些逻辑和计算方法。理论上,当公司自由现金流全部用于股息支付时,DCF模型与DDM模型并无本质区别;但事实上,无论在分红率较低的中国还是在分红率较高的美国,股息都不可能等同于公司自由现金流,原因有四:(1)稳定性要求,公司不确定未来是否有能力支付高股息;(2)未来继续来投资的需要,公司预计未来存在可能的资本支出,保留现金以消除融资的不便与昂贵;(3)税收因素,国外实行较高累进制的的资本利得税或个人所得税;(4)信号特征,市场普遍存在“公司股息上升,前景可看高一线;股息下降,表明公司前景看淡”的看法。中国上市公司分红比例不高,分红的比例与数量不具有稳定性,短期内该局面也难以改善,DDM模型在中国基本不适用。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DCF估值法提供一个严谨的分析框架截至8月29日,共有125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5年半年报,共计实现净利润917.49亿元,其中具有可比性的1244家公司同比增长4.61%。我们认为,投资者应用动态的眼光看待上市公司的中期业绩,并从中找寻投资机会。   

    中报透露新核心股踪迹   

    核心价值股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在不同的行业景气度下,市场在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绩优股。我们认为,在当前经济增长减缓、企业盈利下降的背景下,仍然能保持增长能力的非周期性公司、优质资源类公司将会构成市场的新核心股群体。结合半年报,经过与2005年同期GDP增速以及社会平均收益水平的比较,并考虑到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的趋势变化后,我们认为,软件、商业零售、金融、房地产行业的成长性将得以延续;医药行业中的一些具有品牌优势和定价能力的公司也将维持稳定增长。在上述行业中,业绩出现大幅增长的股票可能构成市场未来的新价值核心股群体,比如,2005年半年报每股收益已超2004年全年收益的北京城建、广州药业等股票。   

    关注五大行业投资机会   

    结合中报及三季报预告,我们认为,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商业零售、房地产、银行、软件及中药五个板块中孕育的投资机会。   

    优质银行股凸显中线投资价值。银行股从去年年报以来,业绩就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中报显示,银行股业绩均有一定程度增长,其中,浦发银行主营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9.36%,招商银行上半年公司业绩保持稳步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26.4%。从市盈率和估值角度分析,目前A股市场上的银行股已经具备了一定投资价值。此外,未来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将使得整个银行板块的市盈率与市净率进一步下降。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具备一定的中线投资价值。   

    商业股业绩出现恢复性增长。2005年中报显示,大商股份、新华百货、第一食品、广州友谊等上市公司均向市场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中报,每股收益都在0.20元以上。随着我国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商业类上市公司是消费升级的最大受益者,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成长性良好的连锁类公司,如大商股份、广州友谊、银座股份、百联集团、益民百货、武汉中百等。   

    核心医药股竞争优势凸显。中报业绩表明,医药股业绩有所分化,中药板块业绩相对稳定。其中,自主定价能力强、毛利率稳步提高的中药和生物制药个股,如复星医药、天士力等,得到保险资金增持;具备资源优势的制药企业,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片仔癀、益佰制药、马应龙也引得基金、社保基金和QFII竞相扎堆增仓。医药股将继续成为2005年的投资热点。   

    质优地产股仍值得关注。据统计,47家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期实现净利润共计22.86亿元,同比增长75.87%,其中包括龙头企业万科在内的9家公司增速超过100%。我们认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地产板块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的供给量,而需求则是相对刚性的,在这种背景下,优质地产股仍具成长性。建议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重点关注那些拥有大批土地储备、具有成长潜力或项目即将进入收获期的地产股。   

    网络股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国家已把发展高科技上升到战略高度,政策引导将对科技股的后期走势构成中长期利好。从中线角度看,投资者必须从基本面深入挖掘,选择即将出现向上拐点的细分行业个股,如华胜天成、新大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