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计师看财报丨抓取关键指标 科学分析更“有底”

时间:2022-04-20 12:07:17

本期嘉宾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总会计师 丁朝霞

近期,在分析医院2021年财报时,医疗总收入、剔除药品耗材后的医疗盈余、人均薪酬三个指标均有不同幅度增长,让我心里“有底”了。为何关注这三个指标?因为它们反映了医院主营业务量的增长、质的发展、人员待遇的提高,代表了医院的发展状况。

那么,如何抓取财报中的关键指标,为医院决策提供支撑呢?

重点关注三类指标

看医院财报,应重点关注三类指标。一般先看最近一年的数据,然后再调出近五年的数据,计算总增长率以及平均增长率,制作成趋势图,分析一目了然。

一看规模的指标,包括总收入、总支出、总资产、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医疗收入、医疗支出。

以我院为例,过去五年(2017—2021年),总收入增长了72%,总支出增长了70%;资产量增长115%,翻了一番;固定资产原值增长69%,固定资产净值增长50%;医疗收入增长65.7%,医疗支出增长70%。收支规模和资产总量实现“双增长”。总收入增长代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总收入的增长率略高于总支出的增长率,说明医院处于良性可持续发展状态,且保持了公益性。医疗支出增长略高于医疗收入的增长,说明受疫情和医改政策等因素影响,医院运营压力比以前大了。总资产、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增长明显,体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看盈余和货币资金的指标,包括总收支盈余、业务收支盈余和纯医疗收支盈余,货币资金的绝对值和增长率。

过去五年,我院总收支盈余、业务收支盈余和纯医疗收支盈余都是正数,增长率略有波动但总体向上,说明医疗收支盈余结构趋于合理,开源节流成效显著。货币资金指标持续稳定向好,说明盈余具有可实现性,并保持良性循环增长。

三看人员待遇的指标,包括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占比、人员支出总额增长与人员增长的对比、年人均薪酬的增长情况。

展开全文

过去五年,我院重视改善职工薪酬待遇,人员支出比例稳定,2021年有小幅下降。人员支出总金额上升,增长的速度快于人员增长,因此年人均薪酬稳步提升。

盈余和人员支出本是一对矛盾,但我院盈余增长的同时,年人均薪酬增长、人员支出占比下降,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如何完成的?分析下来,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医院做大业务,人员支出占比小了。第二,精兵简政,让人员增加带来的产出大于人员增加的成本。第三,控药品降耗材,药占比和耗材占比持续下降。

别被一些指标“蒙蔽”

财报中还有一些指标是有“蒙蔽性”的,并不能代表医院的真实情况。

总收入或总医疗收入。这个指标代表医院的收入总量,却不能代表实力内涵。有的医院总收入或总医疗收入高,因为零加成的药品和耗材收入高,其他部分收入低,扣掉固定的费用和其他成本,医疗收入盈余可能为负,货币资金净增加可能为负。

总收支盈余或总医疗盈余。很多医院的真正纯医疗盈余是负数,或者货币资金净增加值是负数,但总收支盈余却是正的,甚至还很高。总收支盈余包括了医疗盈余、财政项目盈余和科教项目盈余。财政项目拨款用途一般为资本性支出,财政项目拨款收入在当年确认,但支出需通过每年的资产折旧来体现。因此,财政项目盈余是由于时间差引起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盈余。科教盈余是科教收入、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由于它是限定用途的盈余,医院也不能随意动用。医疗盈余包含了其他收支盈余,并未能真正反映纯医疗收支的情况。在内部分析时,要用医疗盈余扣掉其他收支盈余后,再来核算纯医疗收支业务带来的收益。

靠什么提升核心竞争力

如果剔除药品耗材后的医疗收入是递增的,代表医院体现医生知识或劳务价值的收入提升。如果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这个指标能持续上升,代表医院的核心价值提升。

2020年,我院剔除药品耗材后的医疗收入没有增加,说明存在受疫情影响以及控费和精细化管理不够的情况,在高质量发展上仍需努力。2021年,这个指标上升较快,说明控费效果明显,体现医生知识和劳务的那部分价值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大大提升。

近五年来,我院剔除药品耗材后的医疗盈余持续增长,在各种付款条件稳定的情况下,货币资金余额较少有大的波动并持续上升,说明这些盈余是真正可实现的。

如果医院盈余为负、货币资金余额净增加,有可能是筹资借款或拖欠供应商的款项;如果医院盈余为正、货币资金余额净减少,有可能是盈余具有不可实现性,或是支付过去累积的货款,或扩大投资,或是被医保部门扣掉大量去年的医保结算款。

此外,还可以选择恰当的对标医院对比数据,包括门急诊人次、住院量、不含药品耗材的医疗收入、医疗服务收入等,并计算报表的延伸指标,包括门诊住院转化率、次均费用等。

心得与思考

财务分析并不是一成不变,而需要不断调整方法。

顺应医改背景适时改变。财务报表不仅要分析财务盈余,也要关注医保结余。同时,要关注药品耗材的控制,但对不同的科室又不能“一刀切”,需科学控费。

力求简洁及时。长期以来,我院坚持用一张表反映每月经济数据,把主要医疗工作量、总收入、各类收入类型、主要支出等统计数据发给主要负责人,便于医院领导随时把握大局,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财务分析需知其所以然。要分析出哪些指标好,好在哪,及时纠正偏差,指明发展方向和重点。

通俗易懂。财务报表分析要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临床专家也能看得懂。因为临床专家更了解业务,更能快速了解问题所在,并进行整改。

下一步,我院将从两个方面推动运营精益化。

绩效改革方面,过去在充分体现工作量的同时,向高难度、高风险的项目和临床研究倾斜,效果显著。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需把DIP管理融入到绩效管理体系中,通过绩效杠杆促进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运营管理方面,通过开展手术室运营优化等专项项目,充分了解平台科室资源配置及工作饱和度,发现日常运转中的堵点问题,提出优化措施。打造专科运营助理机制,形成复合型工作小组模式,深入对接科室,跟踪运营流程,为科室的运营管理做好服务。

延伸阅读:

总会计师看财报丨“一优一增”透露了什么

总会计师看财报 | 三类财务指标持续向好提示什么

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总会计师 丁朝霞

编辑:管仲瑶 肖薇 张漠

审核:张灿灿 徐秉楠 闫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