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定义

时间:2022-07-06 01:42:20

    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定义,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公式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又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上述国外直接投资理论中,主要是从跨国公司本身所拥有的优势特征和外部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角度,论述了这些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合理性。因此有些是从国家要素拥有特征出发考虑问题,另一些是从企业要素拥有特征出发考虑问题。虽然解释了跨国公司不同的国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原因,但却不能说明为什么有些跨国公司在进行国外直接投资的同时又没有完全放弃出口贸易和许可贸易的形式.也就是说,对于跨国公司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进入战略,是由什么因素支配的并没有作出很好的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 H. Dunning)把国家要素拥有特征与企业要素拥有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提出了国际生产综合理论。

    邓宁试图建立一个全面的理论,用以评价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方面影响重大的一系列因素。邓宁抽象出三个最基本的决定跨国公司的行为和外国直接投资的要素:一是所有权优势(Ownership),二是区位优势(Location),三是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这就是所谓的OLI模式。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跨国企业从事国际生产,同时受其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影响。

    所有权优势又称竞争优势或垄断优势,是指保证跨国企业在东道国与当地企业竞争时所必须具备的优势。该优势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有价值资产的拥有;二是有效的行政管理能力。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有价值资产主要包括对原材料垄断、商标权、某种技术专利权;有效的行政管理能力主要是指信息管理、营销决策能力等,有效的行政管理能力越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越强。邓宁认为,结构性市场不完全(竞争壁垒、高交易成本等)和交易性市场不完全(获得信息困难、生产成本高等)对跨国企业所有权优势的影响,因企业本身的组织特点、产品特性、市场特性和竞争过程的不同而不同,但两者又相互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