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再创新高,是什么让中国移动有了“魅力”?是移动云

时间:2022-04-22 19:50:49

首发:白犀牛通信(公众号),作者:苏四

最近中国移动A股的表现让很多“看衰者”瞠目结舌,在大盘极度萎靡的状态下,中国移动股价走出了一波强势的上行,创出历史新高,而更大的反差是,通信板块的表现极为惨淡。

为什么呢?我认为这背后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市场正在重新认识中国移动这头大象。

过去,市场对中国移动的认知是——传统通信运营企业、屡战屡败的互联网转型者、稳健但缺乏想象空间的“傻大粗”……但是,这种认知正在发生改变,中国移动开始变得鲜活,变得有魅力,变得让资本有了想象空间,中国移动开始从通信专家、信息专家蜕变为“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

那是什么在推动这个改变的发生?我认为是算力网络,更具体来说,是移动云!

当然,有可能是“屁股决定眼睛”,我的工作、我的视野决定了我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也许吧,但我还是想讲讲我的逻辑。


众所周知,国内云计算市场正处于巨头制霸的阶段,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三家互联网云厂商,加上华为云,联手牢牢控制了超过80%的市场,而这个局面已经维持了很多年。

不过,我认为这个局面很快将会被打破,因为以移动云、天翼云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云厂商正在强势崛起!

我们可以先来看2021年这两大阵营的表现——

2021年,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三大互联网云厂商收入分别为:724亿元、300亿元(预估)、151亿元,合计1175亿元。

而三大运营商云业务的收入分别为:天翼云279亿元、移动云242亿元、联通云163亿元,合计684亿元。

可以看到,运营商阵营的云收入已经相当于互联网阵营运营商收入的60%!

更关键的是,运营商阵营的增长速度更猛——移动云增速114%,天翼云增速102%,联通云增速46%,而阿里云增速只有29%,百度云增速也只有64%。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收入口径问题,各家云厂商对“云服务”的界定不同,这导致其云业务收入的构成也不太一样,单纯比较一个笼统的收入数据,这确实有点不科学。

但是,这样的比较可以看出两个趋势:

第一,电信运营商越来越重视云业务,基于其本身的资源禀赋优势(网络),发展势头非常猛;

第二,互联网阵营云厂商收割完上云门槛较低的互联网市场后,已经明显进入增长乏力的阶段。


有人说,互联网阵营云厂商技术更加先进、机制更加灵活,而且当前正在进行市场策略转型,积极切入政企市场,会重回高增长轨道吗?

如果时间倒退半年,我丝毫不怀疑这一点,但从今天回头去看,去年11月阿里云因信息安全问题被工信部暂停合作6个月,这是国内云市场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

当然如果还要往前追溯的话,滴滴的公共数据事件、马老师关于金融体系的上海发言,这些是更大层面的转折点,“转折”的结果是:高层对私营性质的互联网企业的作用和立场进行反思,进而就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而其中一个关键目的就是——确保国家关键数据的安全。

从这一点来看,在未来面向大型政企这片蓝海的云市场竞争,互联网阵营云厂商可能已经出局了。

近日,有消息称,国资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云*计*算*应*用的指导意见》(注:我看过某研究机构发来的文件内容,但未在国资委官网找到文件),文件中明确了几点:

1、全力打造央企基础公有云平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全面推进行业公有云能力建设;

2、推进中央企业应用上云,稳步推进涉及国家核心数据的信息系统以上国资央企云为主。其他非核心、对外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可选择安全可靠的云服务商;

3、落实中央企业云建设工程,打造逻辑一体、开放共享的央企云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央企云平台能力建设。

从这几点上看,从政策层面,已经对互联网云厂商关上了最大的一扇门,国资央企云迎来最佳发展良机。

国资央企云有哪些?目前大规模运营公有云的只有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当然,中国电科、中国电子也拥有各自的公有云产品,但未对外正式运营。

当然,有人会质疑,这三大运营商拿着好政策打烂的牌还少吗?这些互联网巨头都是在夹缝中野蛮生长起来的,跟温室中的运营商的战斗力不是同一个等级的,加上电信运营商在效率和灵活性上很难与互联网公司竞争,而云计算又是一项既重技术、又重服务的业务,不看好运营商云厂商能成事!(以上是某研究机构分析师原话)

诚然,运营商做云有很多薄弱环节,比如,技术积累,人才吸引,市场拓展灵活性,等等,作为中央企业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合规要求都比互联网企业要多很多,来自于体制机制的制约也更多。但是,需要看到的是,运营商自身也在激烈地自我变革!

比如,中国电信近日明确表示,将在符合监管规则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天翼云分拆上市的可能性,以股权投资为纽带,突破体制机制限制,激活人才,聚焦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同打造云计算领域国家队。

而中国移动旗下云能力中心也在积极推进科改,抓住“用人”和“激励”两个牛鼻子,强化了干部员工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同时激励资源向核心科技人员倾斜,以此来突破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为移动云提供能力支持。

至于客户服务的灵活性和专业性问题,当前运营商的招聘和裁员可能不如互联网公司那么自由,在企业云服务方面的反应可能会比较慢。但当前运营商云厂商似乎已经摸索出破解问题之道——由电信运营商担任总包商,把一些需要快速反应和客服的业务分包给互联网公司即可。在软件行业,这种模式已经屡见不鲜,有无数的外包服务商愿意给大型厂商打下手,希望喝上一口汤。甚至像优刻德、青云这些公有云厂商未来也极有可能成为运营商云厂商的“裙下之臣”。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运营商的投资重点正在逐步从网转向云,与互联网巨头之间的服务器资源差距将很快拉平。

比如,中国移动2022年有关算力网络的资本开支将达480亿元,主要包括业务网(含移动云、业务平台云)、IT云、数据中心的直接投资以及传输网、汇聚机房等,目标是到2022年年底累计投产对外可用IDC机架约45万架(新增5万架),加快布局热点中心云,按需建设边缘云,累计投产云服务器超66万台(新增18万台)。

从市场侧的表现来看,移动云、天翼云在重点垂直行业,尤其是在政务,以及金融、医疗、交通、能源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运营商云厂商的市场份额提升速度非常快。

一个很好的举证就是,移动云最近先后中标中国中检、中国航油等超大型国有企业。

也许现在高喊“旧王已死,新王当立!”还为时尚早,但趋势已经很明显,以移动云、天翼云为代表央企国资云前方的路可能更宽广!

至于,移动云、天翼云之间终究会有一战,至于谁将逐鹿中原,我们另篇再述。

前面把逻辑捋了一遍,可能有点偏题了。回到标题,中国移动股价再创新高,背后是因为资本市场正在重新认识中国移动,而中国移动未来的一个重要身份,毫无疑问是“云服务提供商”,或者说是“算力网络运营商”,这就是中国移动的想象空间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