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佛教的古诗句集锦(禅意佛教诗词)

时间:2023-04-06 05:08:54

1、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6卷:“嗟见南山尘,积年为丘山。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澜。”

2、一丝不挂 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后指人裸体。

3、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讲经说法,广开方便之门;普度群生,接引菩提之路。”

4、兽渡河 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5、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三折:“小圣我法力无边,通天达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

6、邪魔外道 佛教用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比喻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也比喻妖精鬼怪或品行不端的人。

7、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海水无痕。

8、万劫不复 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

9、出处:《法华经·宝塔品》:“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

10、出处:《优婆塞戒经》卷一:“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

11、香象渡河 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12、怨家债主 佛教指与我有冤仇的人。

13、出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慈悲为本 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15、出处: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16、出处:唐·孔思义《造像记》:“业道受苦及怨家债主悉愿布施欢喜。”

17、出处: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18、普度群生 佛教语。指广济一切生死苦海中的众生。

19、出处:《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

20、出处: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21、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

22、兆载永劫 佛教语。极言时间之悠远漫长。

23、万四千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24、认影为头 佛教语。指认虚作实。

25、超度众生 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26、出处:《佛地经论》一:“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

27、大千世界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28、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29、层地狱 层:重。地狱: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

30、出处:《阿弥陀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31、刀山剑树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32、出处:《无量寿经》卷上:“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33、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诗。

34、晨钟暮鼓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35、百丈竿头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36、明心见性 ①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37、现身说法 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38、出处:唐·张说《唐陈州龙兴寺碑》:“圣人有以见六趣轮回,是无明网,故决之以定力。”

39、出处:《禅真逸史》第十七回:“澹然凝神静养一会,早听四野鸡鸣,于是垂目低眉,返视内照。”

40、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五:“久参泐潭,潭因问:‘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子作么生会?’师曰:‘某甲不会。’”

41、出处:唐·善无畏《大日经疏》卷十二:“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42、因果报应 因果:原因和结果。佛教迷信,认为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43、出处:《胜鬘宝窟》卷下:“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国言悉怛梨余恶卫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国音不同耳。”

44、返照回光 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

45、出处:《金刚经》:“以诸花香,以散其处。”

46、探竿影草 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47、顶礼膜拜 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48、出处:唐·玄奘《般若波罗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离颠倒梦想。”

49、天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50、当头棒喝 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51、函盖乾坤 佛教语。原指泯合无间。后指言语诗文契理或一心专志而绝无杂念。

52、体投地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53、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54、出处:《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55、出处:唐·李咸中《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56、胁不沾席 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

相关推荐
禅意佛教的古诗句集锦(禅意佛教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