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圣人有遗文的短语(古往今来圣人有遗文的文案)

时间:2023-12-06 16:52:41

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低调低调,低调到尘土中去。”

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必要凡事都与人相比较,莫争强好 胜。”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特别喜欢争强好胜,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如 果别人春风满面,事业有成,而自己依然在为别人打工,心中便会不平 衡。于是,一心想要战胜别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强胜。整日处心积虑地 希望自己做出好的成绩,费尽心机,劳心伤神,得不偿失。

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仅仅活在世上并不值得称道,值得称道的 是生活过得美好。

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无杂念,才能不受外物牵绊。

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为什么让众生欢喜,才能真正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呢?是由于我们内在感召爱心的大力量,所以才真正得到佛菩萨的祜佑。谁的爱心大,谁就能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就好比在连绵的群山中,哪一座山最高,哪一座山就最早得到太阳的温暖和光芒照耀一般。

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日:“生死无常,贫富无常,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悟得 透的,不过空空。”

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纵有广厦千万间,夜眠不过三尺地,拥有再多财富,也不过是身外之物。重要的不是拥有钱财的多少,而是考虑财富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拥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智慧。

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生境界中,我们的选择标准会随之发生变化。一旦选择的标准发生了变化,视野就会随之发生变化。以前可能只看得到自己身边的一人一草一木,当眼光变得长远.辽阔后,看到的就是整个世界的宽广无限。

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只有两种病:一是骑驴觅驴,二是骑却驴了不肯下。……若不骑,十方世界廊落地,此两病一时去,心下无事,名为道人。一《舒州龙门佛眼和尚小参语录》

1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一切皆为虚空,又何必事事抓牢,不肯放手呢?

1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幸福人生的建立,先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幸福;还要探讨幸运与不幸的因缘因果。一方面消除造成人生不幸的原因,另一方面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因缘,这样才能获得幸福。——济群法师

1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失利受挫或面临困境的情况, 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你在这时及时向人伸出援助之手,那么 你的帮助无疑成了最有价值的东西,这种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会让原本无助 的人记忆一生。

1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说的有一丈,不如做一尺;说的有一尺,不如做一寸。

1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周而复始,千篇一律地做同一件事,难免感觉枯燥乏味。事情做久了,做多了,就容易麻木,进而失去精进的心,对事消极敷衍,应付了事。

1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莫以恶小而为之 佛说:“不可轻视小恶,小恶也会遭到报应。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 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

1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找到行事的准绳,看到过去的得失, 规划未来的方向。

1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人能够放下对虚幻美好的执著,不因失意而忘形,便能看淡因缘无常,得失无常。

1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自念浮云盖复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身性中万法皆现。——《坛经一阡悔第六》

1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若清净,凡事简单,如此,才能尽享生命的清闲之福。暇满之身就是健康有闲,可世界上的人有清闲不肯享受,有好身体要去消耗掉,而且真到了清闲暇满,自己反而悲哀起来。这类人内心是喧嚣的,他们不知道清净的重要,不懂清闲的滋味。

2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依赖他人,就会把命运交给别人,而使自己失去做大事的主动权。抛弃身边的每一根拐杖,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大考验。

2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知足是心灵富足的起点,因为懂得知足就懂得了珍惜,珍惜万事万物会使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是一种难能可贵且能给人带来幸福的生活态度。

2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语言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在很多的场合,可以看到一些素质不高 .的人说话出口伤人。对方若是老实人,必定被气得掉眼泪,若遇到厉害 人,双方就不可避免地吵架.动手了。

2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人承担责任的多少,决定了他成就的大小。

2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深一层的含义则是:一天不修行思进,一天就白白浪费。

2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说实话是第一戒律,说实话是升入天堂的梯子,再小的实话也有大的意义,说虚妄不实的话要下地狱。

2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宣化上人开示:“轻易地发怒,这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 反而恶化了冲突,得不偿失。恼怒是片刻的疯狂,你应该控制住情感,否 则情感就会控制你。”所以,当你想发怒的时候要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动 不动便怒不可遏,而应当平静处理问题。要像消防队员一样,用冷静把火 浇灭。

2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拥有超然的佛心,就不必在乎一切身外之物了。

2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2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希望的源头不是梦想,而是现实希望不是奢望,希望是对自我的清晰定位,奢望则是一种看不清自我的盲目自大。

3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些学佛人,表面上念佛认真.吃素严格.打坐精进,然而生活中,对家人缺乏关爱,不能做到家庭和睦,对金刚师兄缺乏包容,不能做到金刚师兄之间的团结。与家人不和睦,表明失去了做人的基础,与金刚师兄不团结,表明失去了修行的根本。既然没有做人的基础和修行的根本,那么学佛又有什么成就的希望呢?

3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的人生常常被某些无形的绳子牵住,名利是绳,贪欲是绳,嫉妒 和褊狭都是绳。摆脱了这些,才能享受真正幸福的生活。如果我们被外物 掌控住自己的七情六欲与心灵思想,那么原本使我们幸福的东西也会成为 我们的枷锁.痛苦的根源。

3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现代人亟须的不是

3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些人一直认为自己不快乐,就是因为他们固执地让自己的情绪不肯离开令人不快的事情。那样,除了折磨自己的身心之外毫无益处。

3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知道如何满足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愈是贪求他们的财产,他们的痛苦就愈多,财产并不能绐人们带来愉快。——《法露缘》杂志

3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切相分,皆是心影;一切见分,皆是心光;一切自证分,皆是心体;一切证自证分,皆是心性。——《法语四》

3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同样,觉醒之道也是如此,它具备增长众善和净化烦恼的功德,并不断地引领行者朝着佛果的大海迈进。增长众善的功德,是爱心;净化烦恼的功德,是智慧。

3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小至家庭,大至社会.国家,要和谐共存,都 离不开“包容”的意识。人们的性格不同,对事物的见解也是完全不同 的。如果缺少包容的意识,人人各执己见,见面只有争吵,那永远也不会 有美好和谐的一天。

3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忍辱是一种力量,佛说:“修道的人不能忍受毁谤.恶骂.讥讽如饮甘 露者,不名为有力大人。”世间上的拳头刀枪,使人畏惧,不能服人,唯 有忍辱才能感化顽强。

3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人无论多么威严,多么排场,如果没有爱心相伴,也只是空好看而已;一个人无论多么富足,多有地位,如果没有智慧相随,也只会是名利的仆人。

4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佛陀的格言》

4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要提起即要完全提起,要放下则要全心放下。——证严法师

4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忏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忏悔就意味着你完全袒露你的内 心,正视自己的过失,而这本身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来面对,只要是严肃而诚挚地展示自己不为人知的 瑕疵,那便是走向纯洁.神圣的必由之路。

4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佛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一《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4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 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 的心灵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 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也会留下疤痕,但它却是根除病 毒的唯一方法。只要“坦荡胸怀对日月”,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 会倍增。

4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古今社会有上流人物反比平凡人更不信佛法,按因果说:有福享,皆是前世修,因何现在有的人连入寺庙拜佛看经典都不愿意;是否夙生修福不修慧,致今生与佛无缘否?”答:“今之显达,不愿践履寺庙,亲近三宝,情形甚为复杂,居士所云修福不修慧,夙生之因是也。尚有现在之环境习俗,影响力亦甚巨大。再吾教之种种之不景象,不能引入之好感,吾徒亦应自咎。”一李炳南居士

4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人如果只是自命清高,不关心社会和他人,自己的价值也得不到实现,到头来终将一事无成。一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随时调整自己,融进时代的发展中锤炼自己,这样自己才能得到提高。只有投入社会,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4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小错起初不惩治,必将酿成大错。

4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人人应学和敬合群之法,诸贤者亦皆赞叹和敬之善。若能互 相和敬,住于正法,则必得瑜伽之乐,即相应佛法之乐。”

4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拥有财物而不用,和“没有”有什么差别呢?佛说,人世财富其实有“五家共有”,这五家分别是:水灾.火灾.强盗.贪吏.不肖子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攥在手中的钱不知何时就会失去,人生在世,即使手中拥有大量的财富也并不足以作为依靠,因为财富转眼就可能成空,所以佛家十分强调付出.奉献.布施。

相关推荐
古往今来圣人有遗文的短语(古往今来圣人有遗文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