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佛语至理名人名言(证严法师佛语至理名言金句)

时间:2023-04-06 04:16:31

1、一个人若失去信心,就无法产生毅力.勇气。如何才能获得别人的信赖?我们应该降伏疑心,建立自我的信心。

2、一天之中,时间的浪费在于贪睡;一睡则任何事都不能做,任时间一如逝水,终至一事无成。

3、正确的佛法,是以智慧引导众人,但是,多数人对于真理良言偏不顺耳,因而视正法为畏途,敬而远之。

4、人生航道:人常自诩为万物之灵。但如果用心观察动物,则知其性率,守其本分尽其功能。

5、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开始,以殷勤的态度待人,举止动作,如:开门.关门.举箸.提物.言语谈吐等,都要轻柔谨慎。这些都是调身的功夫把心守在身上,心与行动一致。如此,真善美的人生功德,自然在言行举止表露无遗。

6、时间可以成就一切学业.事业.志业,也能完成功德道业。有智慧的人,视时间如钻石;愚痴的人,将时间当做泥沙。若能善用智慧,把时间当钻石般地珍惜,精勤不懈,则世间没有不能完成的事;若把它当做泥沙般挥撒,昏沉懈怠.好逸恶劳,将一事无成,甚至成了社会的败类.寄生虫。

7、迷信自己的人,总是以为普天下唯我独尊,只有我能力最强。这种迷信自我.不信任他人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8、若对人有疑心,就无法爱人;对人有疑念,就无法原谅人;对人有疑惑,就无法相信人。多一分疑心,相对地就减损一分信念;如果我们否定世间的一切,对自己的信念也相对地消失了。

9、人人都怀有一盏无形的心灯,这是一分纯真.洁净的善心爱念;但由于受欲念心魔障蔽,心被污染而愚暗昏昧,茫然不知所从。

10、须知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求而不得是苦;求得之后仍无法满足,禁不起欲爱的鼓动及外界的诱惑,又永无尽期地渴求,更是痛苦难耐。

11、父母恩德重如山岳.昊天罔极,虽然极尽世间美食珍物奉养,亦难报答其爱之入骨.牵肠挂肚的弘恩于万双亲在世时若不知孝敬,身后纵然极尽排场,甚至以金被银枕安奉,对父母又有何益?

12、古人说:一把无明火,烧尽功德林。我们学佛像在培植菩提苗.功德林,如气候顺适.雨水均和.保护培育良好,则功德善根坚固深厚。

13、若对自己有疑,就容易堕落沉沦,迷失人生的方向;若对他人有疑,就无法与人建立善缘,成就有意义的事业。

14、因为生活过得很无聊!人若正事不做,却忙着应酬.打麻将.观光旅游;这种无所事事忙,在饱乐之后,一定会感到疲倦与空虚。

15、人多迷于寻找幻化的痕迹,因而停滞不进。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

16、唯有积极利用时间和心力,充实良能与学养,朝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正路前进,方能显露真如本性,具足功德智慧,而究竟圆满。

17、时应分秒必争;路应步步踏实,则此生无愧憾矣!

18、许多人遇到人生的逆境时,动不动就求神卜卦.问乩童或是去算命。如此迷于邪途,受鬼神所操纵而转变人生方向,使人生陷于消极恐慌,这也是迷信。

19、真正体会义理是得一善而拳拳服膺,日于斯,夜于斯,时时刻刻依理行事。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言谈举止.行为动作,能时刻合于道理,精进坚卓,方能恪守人生之真谛!

20、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相生相成,循环不已。

21、学佛应时时刻刻以慈怀度众生,温颜软语积福慧,使自己平顺和气,他人亦轻安喜悦,则人间便是最完美.清净的极乐土。

22、宇宙浩瀚,心灯微渺;唯以诚信启示他人点燃心光,方能结合无数个体为大团体,使慧光遍照十方,创造娑婆世界为极乐国土。

23、人生活在五欲中,永远都有填不满的不足感和苦恼。拥有了一分,还想求得另外九分,得愈多便想要

24、诚与信:人性之美,莫过于诚,诚为一切善法之源。

25、人生之所以有苦,是因为真假颠倒,把假的当成真的,而去争执.计较,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另有人把真的看成虚妄的,不用心体会,让真理流于俚俗。

26、人最怕的是自大,若是贡高我慢,一定会被人群排斥。因贡高即有藐视他人的心理,而表现出傲慢的态度,当然会成为与人隔离.受人排挤的对象。

27、凡夫都有我能胜人,人不能胜我的傲慢心理,嫉贤妒能;若有人比自己优秀,便将其优点掩盖,而刻意渲染其缺点。多数人都自私护己,唯恐受到伤害,甚至认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因此自傲自夸.毁损他人。这种含毒的心理,不仅害人害己,更会贻祸社会。

28、普贤菩萨警策文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多悲切的警语!人生在宇宙大地间,随着时光的消逝,逐步迈向衰老.死亡的境域;如鱼在水中,依水而活,水一滴滴地减少,则鱼命不久长。而人于时日光阴的消逝中,正如鱼缸中的滴水漏失,来日无多。

29、若平时乐善好施,但心念却不平静,常起烦恼欲火;因一念无明,动嗔生痴.自作障碍,则恶业炽盛,善业荡尽,因此前功尽弃,岂非可惜?

30、富裕多福者,是过去生中多造福业.积善因.结好缘,自然今生富贵多福;又得遇善知识引导向善,更增福业因缘;进而信奉修持佛法,培植菩提善根,终成佛道。这是真正的智慧功德福报。

31、在家之孝,是以敬奉养父母,以诚承欢亲心;不违逆父母,以和颜悦色.劳而不怨的态度,尽礼事奉。

32、凡夫的爱欲及渴望无止尽,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与声色逸乐;有如汹涌的波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为人生痛苦之因。

33、人人均应上进积极,不因境遇得失而丧志,既知人生多欲为苦,就必须排除贪欲,唯有精进不懈,方能破除烦恼恶,进修慧业。

34、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过梅花下,春在枝头已十分。人,应自我觉醒,在人群中即刻修行。不必弃世遁入深山林内,执迷不悟;或到处参访求道却一无所得。唯有一心不乱,及时把握当下,方能明心见性!

35、静时养气,动时练神,静定练气,可以磨练气质与气度,动时则要统一精神,将精气统摄为

36、我们要时时自我反省,用心观察他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有缺点即忏悔改进,努力学习他人的优点.发挥个人的长处。

37、心存善念:扬善是提倡善良风气,鼓励人人向善,劝导大家学做好人.多做好事。

38、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一个知足的人,虽然睡在地上,但因心中有一分柔软温和的感受,也能觉得非常满足。而有些人虽躺在软绵绵的床上,却仍有欲求不足的苦恼,住的环境就像天堂还是不称意;这种人物质享受虽然丰富,但心中的烦恼还是很多。

39、人生如镜:外同他善,内自谦卑;人与人之间要互相鼓励.彼此宽谅。

40、时间毫不留情地逝去,问这趟人生,于此时空留下什么痕迹?剩余多少时间.多少路让我走下去?

41、四重恩:人生在世,无法脱离社会人群而生活,日常的衣食住行,必须靠许多人的智能及力量组合而成,因此人人应彼此知恩.感恩,才有幸福的人生。一佛弟子应以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为本分事,才能圆满菩萨道,终至成佛。

42、先贤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孝心即佛心。孝,有在家之孝与出家之孝。

43、人生就如一面镜子,要求镜中人笑,须自己先笑;要求镜中人可爱,自己应先表现得可爱;希望受人敬重,须先敬重他人。

44、要使佛法普遍于人间,必须人人培养菩萨的美德,好好接受佛陀智慧的教化,切莫流连于聪明巧妙的言辞。

45、慈心生而嗔火灭,能化除一分烦恼,多一分修养,自然可成就一分功德。

46、师长:父母生育.教养我们的亲情止于这一世;而师长开启我们的慧根,成就我们千秋万世的慧命。师长之德重于乾坤,因此弟子事师不敢轻慢。

47、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轮转,日日农事忙。

48、心中有爱.心存感恩;无论环境多恶劣,不管人事多险阻,也要凭借信心.毅力,化解困厄障碍。自古雅士爱寒梅!即因:未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49、悲心至切,慈心周遍,和颜悦色待人接物,温言爱语拔苦与乐,则能感化他人,美化人间。若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不仅惹是生非,伤人损己,甚至永远无法化解仇恨,圆融人事。

50、钱财与法财:世人要求发财,无非是为物质生活的享受,然而,钱财并无恒久性,往往迁变无常,转瞬即失。世间财虽为人人所爱,却是险恶无常,纵然积蓄很多财物,亦是五家贪官污吏.水.火等灾害.盗贼以及不肖子孙所共有,不可能永远依照自我的欲望而拥有。

51、菩萨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己志,是觉悟的有情;菩萨的爱,是慈悲喜舍.清净无染,无私无我的长情大爱。

52、所以,有钱要善加应用;不要因为有钱而面目可憎,使人生厌。

53、我们必须少欲,但绝不能懈怠堕落。

54、学一门功夫,一定要经过三年四载才能够学成。

55、时光稍纵即逝,要及时把握年轻少壮之时,以奋勇精进和耐劳的毅力好好学习。即使年岁已经老迈,也不可轻易服老,仍旧要努力修学;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即使有病痛疾苦,也不要在昏睡中虚度光阴,在忧郁中浪费生命!

56、修了福德还要兼修智慧,智慧要从佛法中求得;有了智慧,才能认清人生真义。

57、心要细:以明睿的智慧仔细审思.考虑周密.详加计划,处处为人着想,则能减少错误.面面俱到;不仅利人利己,且能持续长久,事半功倍。

58、慧命所以能千古绵延不息,是来自六和敬戒同.见同.行同和敬,无有乖诤;身慈.口慈.意慈和敬,常与一切众生乐。

59、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唯有诚正信实待人处世,温和谦让摄心护口,以感恩.欢喜心接受一切顺逆,对外界的误会.毁谤都能忍受包容,如饮甘露般,才能磨练自我的心志。

60、因为是地球自转,并非太阳有升沉,这就是存在于空间与时间的迁移过程。

61、现在的教育普及,有太多进修的机会与场所,学习必须有方向,并且慎重选择教导者。择师在于自己的意愿与志向,既然想求师长传授毕生所学,则一定要必恭必敬.全神贯注.认真努力地学习。

62、所谓疑心生暗鬼,多疑的人常生幻象。

63、是非止于智者,有智慧的人,能成人之美.扬他人之善,因此心量宽广,足以包容天下众生,普利天下皆得安乐。

64、世间苦空无常,今日虽有荣华富贵,但是,谁能预知明日是否依然不变?人事迁异.祸福难料,即使是遭遇一些苦难折磨,更应坚忍不拔,造就自己周围美好的世界,如同梅花屹立于霜雪中,仍能绽放清丽芬芳。

65、分秒必争:才觉得寒冻稍解,春暖乍现,却又有夏季迫近的感觉,是地球转动快速?或是太阳偏快?

66、立身处事,不能没有启蒙之师;在社会上生活,一定要有谋生的技能和常识。

67、无争:佛性是人人本具的天真本性,只是被烦恼遮蔽。

68、然而,能根治病源的却是苦口良药!

69、内心诚意不够,心性即无法稳定;信实不足,所说的话即难以实行。

70、若想要发财,应广修一切福德智慧,这才是永恒的财富,才能得到欢喜而满足的人生,愿人人同发法财!

71、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不管钱财怎样储蓄,到临终那一刻,能带走它吗?唯一随行的就是一业啊!究竟是善业还是恶业?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多多积善,必得吉祥余庆,这便是福德法财。

72、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不在于寿命的久长,而在于自己为世间付出多少;只要恪尽做人的本分,于工作中得到快乐喜悦,即是最踏实.最幸福的人生!

73、慈忍的妙用:要做个受欢迎.被敬爱的人,必须先顾好自我的声色,而且要注意仪容及言行;在日常生活中修得忍辱行,即能恒受欢迎敬爱。

74、不让父母担忧愁恼,并承欢孝顺。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所以,保持身心健康.行为端正,并能造福人群,是最确切的报恩之道。

75、理直气和:明理者要有宽大的度量,包容世间的人事,不可得理不饶人。

76、又如沙漠中的白蚁世界,白蚁群默默地工作,在广大无边.空无一物的沙漠上,筑起美丽又壮观的白蚁之塔,一座座方向整齐地向着太阳,形成美丽的景观。

77、良田的开发:人唯知道有来春,所以留着来春谷。

78、慈悲不能缺乏亲善的态度,智慧不能缺乏谦虚的胸怀。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79、若能身心解脱,慈爱.护持一切众生,则称为法爱。秉持救护的精神,以菩萨大爱长情为基础,发挥无我清净的善行,则在人间所做皆能利生济世;毫无畏惧忧虑;此即是信心.毅力与勇气。

80、此外,有部分人自以为聪明.投机取巧,导致怪.力.乱.神的充斥与泛滥,制造许多社会问题,也发生许多暴力现象。这种人以文明功利创造者自居,殊不知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损人不利己,小则毁灭人我,大则毁灭家国世界。

81、气要柔:柔和的气质,能克服刚强的性格。以清净无染的菩萨心,包容广爱一切众生,柔和忍辱则无纷争.怨怼。

82、若无法放宽心胸,只是将私情私爱放在自己家人身上,就会陷于情执缚捆,比如:子女见父母不合,或担心父亲的事业.操心母亲的健康而忧虑烦恼;子女在学校的课业,身体上的病痛,在外的交友,未来的前途.婚姻.家庭.事业,父母也都看在眼里,苦在心底。

83、若人有缺点,也要顾及对方的自尊;有不端的思想,要及时规劝;有错误的行为,要勉励他尽快改过。

84、要拥有功德法财,就必须广修福德智慧,而福德智慧要如何修得呢?要多行布施。

85、雁鸟于无际天空,北来南往,却不失其航道方向它能循规蹈矩,分寸不越航规道界!

86、若能少欲知足,安贫乐道,具足信心.智慧与毅力,则能不受物欲左右,得身心解脱自在。

87、菩萨的美德:造福人群,除了布施.利行之外,更需内修智慧.外具谦虚。

88、假若过去生不怀善念,为非作歹,造作不善的恶因,当然所得的,必定是不善的罪业苦报,今生终身贫穷困苦,所求违愿.谋事困难;而且常遇恶友诱引,步向罪恶的歧途,更增恶业因缘;如此循环,造恶因.受恶果,反复绵延不绝,罪业报应也就永无尽期了!

89、要降伏自高心理,切莫轻侮他人。偏偏世间人多半是欺善怕恶;我们千万不可轻视欺侮他人,更应敬重修德具足之人。若对方修养欠佳,则应抱持悲悯之心,而不计较怨嫌。

90、心田不植福,即生无明乱草;所以,行善布施须日日行.时时做,不断精进。斩除恶念罪业.消灭无明烦恼,则能化荒芜成大福田!希望人人共同来做个勤奋耐劳的农夫,让良知良能生根发芽.茁壮长大。无论是举手投足.言语动静,都要存有善慧之念,在心灵的净土上,即可获得无量的福德慧果。

91、我们应该打开信心之门,切莫消沉颓唐.悲观厌世。须培养正信正念,看开世间一切事物,心中了无挂碍,并自我鼓励,接受阳光的照耀;再以鼓励自己的力量来鼓舞一切众生,将自己心地的光明照耀一切众生。让我们共同以正确的信仰,扫除内心的疑念阴影,走向光明踏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92、人人皆有一方心田,更有纯良的善种子,唯有在福田慧地上撒播良善的菩提种,才会得到累累的甘果。

93、土地不耕耨则杂草丛生;多一颗善的种子,必可减少一枝杂草。

94、心净则国土净,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让贪嗔痴等毒害侵袭;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灾难破坏家园.不让暴力充斥社会.污染遗害大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莫短视近利,造下永远无法弥补的错误。

95、若时时自以为是,处处只为自己着想,则对良师益友的忠言劝告,便觉逆耳难受;反而对谄媚迎合的花言巧语,听得神魂颠倒,以致误入邪途而不自知,这是迷信的一种。

96、然而,平时为事业繁忙,与义务性为社会服务的辛劳忙碌,在心灵上的收获,则是迥然相异的。

相关推荐
证严法师佛语至理名言名句(证严法师佛语至理的名言金句)
证严法师佛语至理名人名言(证严法师佛语至理名言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