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禅语悟道精简版(佛禅语悟道)

时间:2023-11-02 23:20:40

1、爱惜生命是本分,尊重互爱是福分。

2、当我散步时,看着地上的落叶,就想:同样是树叶,有些掉落在花园里,有些掉落在草原上,有些掉落在泥塘中,甚至有些掉落于悬崖之下。同样,地球上的生命就像树叶,由于各自的业力不同,所去的地方也不一样,有的往生净土,有的升入天堂,有的投生为人,还有的却堕入恶趣之中。当我看到每一片树叶时,感到既欢喜又悲伤。

3、有知识未必有智慧,有智慧的人能利益人群。

4、内观自性是最美的风光。

5、在这个世界上,成就的机会最高的是人类,堕落的可能性最大的也是人类;对社会奉献最大的是人类,对社会破坏最强的也是人类;对众生利益最大的是人类,对众生伤害最惨的也是人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心善人便善,心恶人便恶;心正人便正,心邪人便邪。人类既伟大,又可怕。

6、境界来时要惜缘,去时要自在,让心不受烦恼所困。

7、佛心佛语佛曰:1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3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4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8、学佛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观察自己的缺点,修行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修正自己的不足。学了众多佛教理论知识,却没有发现自己的缺点,那我们学佛的目的何在?修了多年的参禅持咒,却没有修正白己的不足,那我们修行的意义在哪里?

9、人文是生命的结晶,人格的升华,也是慧命的成长。

10、宁愿自己生病,也不愿伤害任何一条生命。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性命,每一个生命都拥有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找求生存的平安,每一个生命都曾是我们的父母,每一个生命都是修行的助缘,每一个生命皆有如来佛性。祈请佛菩萨加持,愿我永具菩提心,愿您速证菩提果。

11、有力量帮助他人,是自己的福。

12、改变自己.净化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净化别人。

13、诚正大爱无敌对,信实良知有感恩,慈悲心境宽包容,喜舍无私念纯真。

14、佛陀告诉我们,轮回的一切系列过患.无穷无尽的痛苦,皆是从无明开始,因无明引发。正如第j三世大宝法王在《了义大手印》中所说:从本未有白现迷为境,由无明故执自明为我,由二执故流转于诸有,愿断无明迷乱之根源。

15、奉献付出后的心灵享受,就是净土。

16、能清楚.笃定内心方向,就不会计较。

17、慈悲与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犹如凤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凤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体一般,慈悲与智慧既是两面,又是一体。

18、人生难免遭遇挫折,要经得起考验,才能保住慧命,突破难关。

19、光明无染污的觉悟,都是要从凡夫地发心立愿修行而得。

20、不简单的事能坚持,才是真本领;困难的事能突破,才是真耐心。

21、不要怕压力,只要自问做得对与否。

22、供养诸佛菩萨最好的香不是物质之香,而是精神之香。烧吝悭,供布施之香;烧贪欲,供净戒之香;烧嗔恚,供忍辱之香;烧懈怠,供精进之香;烧散乱,供禅定之香;烧愚昧,供智慧之香。

23、一切众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缘,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对象。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与众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们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呢 (一品句子)

24、善缘.恶缘,都在语默动静中;好话让人心开意解,坏话让人心起烦恼。

25、人生没有回头的机会,遇逆境应勇敢面对。

26、即使我们拥有了三干大干世界的一切财产,或者是我们面前天天降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珍宝雨,凡夫的欲望仍然无法满足:如《因缘品》中所说:虽降珍宝雨,贪者不满足如果随着贪欲放任自流的话,不但生死疲劳,还会成为欲望的奴隶,在轮回的苦海中无有出期。

27、助人的同时,也是净化自己。

28、省钱是美德,用钱用得有意义是功德。

29、心若照顾得好,人生就快乐;反之,则苦难偏多。

30、人的一生也是一段修行的旅程。遭遇挫折不幸的时候,不仅不应该情绪低落与丧失勇气,更应该静下心来调整情绪,昂起头来增加信心,并从容坦然地面对现实与挑战,借此来磨练自己,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31、再富再红再成功也要面对生死无常的事实。在无常的规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缘起性空的真理上,更是平等。这就好比在花园里的花朵,再漂亮,再芳香,最后还是在花园里干枯;大海上的巨浪再高大,再磅礴,最后也还是在海中消失一般。人身难得,犹如昙花。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啊!

32、遍于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世俗菩提心;超越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是佛教的唯一真理。世俗菩提心,是利他的角度而说,犹如美丽的花朵,给众生带来快乐;胜义菩提心,是自利的角度而言,仿佛丰满的果实,自己成就圆满。

33、一个人在危险的地方行走,可能会遭到强盗及野兽的伤害,若没有护送者的保护,要么会损失财产,要么身体受到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行路人身边伴随着一位英勇的护送者,他就会远离这些可怕的险境,并平安地到达目的地。如《不动优婆夷传记》云:善知识们就像护送者,引导我们平安到达一切智者处。

34、成佛之道分为道谛与灭谛。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道谛。灭谛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方便道与智慧道。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方便道。智慧道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暂时安乐之道与究竟解脱之道。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前者,后者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

35、理想要高远宏观,脚步要落实当下。

36、游戏人间,烦恼要放下,做事要用心。

37、付出一分功能,就有一分慧命成长。

38、可用的物资,都是值得珍惜的宝。

39、为什么日食与月食出现时行善功德大呢?按藏传佛教的说法,人身上有业气与智慧气两种。一般情况下,人每天呼吸两万多次,其中多数都是业气,智慧气几乎没有。日食与月食出现时,大部分呼吸是智慧气,由于智慧气的正面力量的牵引,修法.行善的功德及加持力不可思议。因此藏传佛教很重视日食与月食等殊胜日。

40、生命无价,会用才有价值,不会用则是白白浪费。

41、真诚的爱最动人,无私付出最可贵。

42、愿每个人都懂得爱的真谛:爱是奉献而非占有,爱是随缘而非强求,爱是坦诚而非谎言,爱是清净而非功利,爱是包容而非狭隘,爱是温暖而非冷漠,爱是智慧而非愚昧。请敞开你的心扉,将真爱的能量释放。

43、智慧让爱不变质.不染着。

44、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敌人,行善与作恶的时候,自己是自己的证人。

45、我在佛教的环境中出生成长,除累积佛教知识与形式上的修行外,内心的贪嗔痴及习气并没有减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师后,他老人家对我针对性地引导,窍诀性地指点,在他的慈悲与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师调伏了刚强的我,度化了难化的我,我坚定地相信: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是三宝的根本。

46、有辛苦的付出,才有美满的结果成就。

47、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一嗔能摧毁,f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意思是说,即使是千劫中通过布施与供奉诸佛等获得的善业福报,只要你生气发怒一次,就会将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净。

48、调与:万物因水的存在而汇聚融合。譬如石灰石.黏土与铁矿粉是三种不同的事物,因为水的调与而融合为水泥。H1于水的存在,它们三种才有可能按比例调与而成。同样的道理,由于爱心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j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才有可能与谐相处.充满与平。

49、透明:水具备透明的特质,心的本质也是透明与光明。犹如镜面能映照万物,水晶能折射各色光芒。

50、教富,是启发智慧;济贫,是造福人群。

51、不真不实而相信,是迷信;人云亦云,是无知。

52、感恩要表于行动。 (由整理)

53、最近从电视上看到阿兹特克帝国血祭传说,他们杀害无数人来祭祀神明。如果我们是那些被杀害用来祭祀的人,你是否会感受到剧烈的恐惧与痛苦,不希望这种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样的,当你为了口腹之欲而杀害无辜生命时,为什么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恐惧与痛苦的感受呢?难道因为它们不是人才没有这种感受?

54、噶举祖师帝洛巴大师对那诺巴祖师说:那诺巴,束缚你的不是显现本身,而是你对显现的执著。每当我遇到各种景象而产生执著时,都会忆念这句窍诀来调伏自己的内心。

55、人若不知福.不懂得感恩,只是多消福。

56、当我们以正面心态去修行,即使做世间琐事,也会成为获得解脱的缘;当我们以负面心态去修行,即使行佛教事业,也会成为堕落恶趣的因。

57、佛教认为,人的生命不仅是从生到死,还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人的一生仅是这个大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佛教对现实的态度超然,对文明的终极追求更透彻.更究竟。无论世界如何变换,佛教都有自己不变的真理。

58、能将辛苦视如幸福,就能甘愿而不会累倒。

59、佛教的真理犹如虚空,比如虚空既遍于一切万法,又超越一切万法一般。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世俗谛,是遍于一切而立;胜义谛,是超越一切而言。

60、人生要懂事.懂理;懂得做人.懂得付出。

61、当遇到善知识时,我们要仔细观察,绝不可盲目依止。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可能出现,善知识当中可能有真有假,有具德的,也有不具德的;有利他的,也有利己的;有救度众生的,也有欺骗众生的。为了对师徒双方都负责任,我们就要小心翼翼地选择善知识。

62、保护大地,需从建设人心一开始。

63、虽然人生充满苦难与悲痛,但是也充满希望与爱。

64、包容:水遇到阻挡物并不会争锋相对,而是绕道而流,包容与宽恕的人就像水一样,既不计较,也不争论。以善巧智慧,不伤害众生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65、无论是人类.动物或其他生命,只是地球上的过客而已。从古至今,曾出现过的无数圣贤.伟人.贵人.帝王.将军,都分别离开了地球的大客栈。既然都是过客,谁也没有资格伤害谁,也没有权利侵犯谁。即使伤害侵犯了无辜的动物和脆弱的生命,因果的报应要自作自受。因果,是最客观.最合理.最公正的法律。

66、只要有信心,没有做不好的事;只要肯忍耐,没有担不起的重任。

67、只要自心有力量,就可以挑起使命,不怕外来的压力。

68、要净化人心,应先点亮自己的心灯,再做提灯照路人。

69、简单,可以净化人生;复杂,会丑化人生。

70、少欲知足,是最富有的人生。

71、原则:水虽然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但却不会变成器皿,不会改变水自身的本质。同样的道理,修证道德的人能恒顺一切众生,但绝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无论水处于任何形态:固体.气体或液体,水的本质绝不会被改变,同样的,无论我们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永远不变的是佛法的真理。

72、富而不贪是一种布施,尘而不染是一种持戒,痛而不恨是一种忍辱,累而不懈是一种精进,思而不乱是一种禅定,显而不着是一种智慧。

73、只要具足三种因素,人们心中的烦恼就会不由自主地生起。哪三种呢?惑根未断;对境亲近;非理作意。凡夫人,从无始轮回以来心中的贪嗔痴烦恼毫无损害.完整无缺,这就是惑根未断;贪嗔痴的对境于面前出现,这就是对境亲近;于贪嗔痴的对境或起烦恼方面总是生起各种妄想,这就是非理作意。

74、受人折磨,能注意不折磨他人,也是增添一分智慧。

75、由于修行者有三种根器,所以要依靠戒.定.慧三种学处,用逃避.对治.转换三种不同的方式去应对贪嗔痴烦恼。下等根器者用以持戒来逃避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对境;中等根器者用以修定来对治的方式去应对非理作意;上等根器者用以修慧来转换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根本。初以戒为基,中以定为道,后以慧为果。

76、信与不信,因果就在那里,或善或恶,与你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77、善尽自我本分,是持戒;毫不保留地付出力量,是布施。

78、处顺境用无常观,处逆境用因缘观。

79、天天禅语爱惜.培育子女是责任;孝顺.供养父母是本分。

80、得惜缘的人,能与人结好缘;懂得惜福懂的人,能积极再造福。

81、把握当下,恒持刹那。

82、以慈悲为原点,用喜舍为推动力向前进步。

83、对人虔诚,要尊重;对事虔诚,要感恩。

84、试想,当你无人陪伴的时候,有怎样的感受;当你失去财产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当你孤独走在陌生黑暗的路上的时候,又有什么感受。即使亲人.财产以及身体都陪伴着灵魂,心灵仍会浮躁.焦虑.不安,更何况灵魂孤独漂泊的时候。为死亡准备,等于是为灵魂找到美好的归宿,也是为灵魂选择了光明的前途。

85、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州的出离;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法喜;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觉;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性。

86、这些无辜的生命在无比的恐惧与难忍的痛苦下被残杀,然而多数人并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感受,也很少有人怜悯它们,还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些肉食。尤其是举办大型宴会时,有些人为了炫耀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餐桌上会准备大量的肉食,且大部分会被浪费。这种行为是不尊重生命与对地球环保不负责任的表现。

87、以智慧行慈悲路,才不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88、感恩过去,展望未来,把握现在。

89、与谐的人生最美,安定的社会最幸福。

90、对每件事.每个人都感恩,就能化贪心为慈悲心。

相关推荐
佛禅语悟道精简版(佛禅语悟道)
佛禅语悟道整合版(佛禅语悟道下载)
佛禅语悟道优质版(佛禅语悟道)
佛禅语悟道下载(佛禅语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