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弱化避税案例

时间:2022-06-24 11:16:42

   资本弱化避税案例,资本弱化背对背贷款背对背贷欲是两个国家的两个公司的直接贷款,尽管有两笔贷欲,但却签订一个货软协议,资本弱化避税协议中明确如一方违约时,另一方有权自动从本身的贷欲中抵消损失,资本弱化避税以此作为补偿。这就使贷欲双方的风险降低.而一个贷欲协议也使文件简化了。资本弱化避税从资金流程上来看.背对背贷歌已具备了货币互换的蓦本形态。但是,背对背贷欲涉及到跨国借贷问题,资本弱化避税仍受到外汇管制的制约。因此,直到1979年英国取消外汇管制后才作为一种金融创断工具而出现。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些主要西方国家为适应浮动汇率制的新的国际金融环境而逐步放松外汇管制,这给跨国公司向其海外子公司直接融资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资本弱化避税但浮动汇率制下的外汇风险明显加大。为解决这个问题.背对背贷裁发展成为货币互换,作为金触市场上对长期外汇风险的保位工具继续存在。

  进人80年代以后,两项新的因素促进了互换交易的规摸迅速扩大和互换交易概念的延伸:一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货币互换交易得以成为联系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极其有用的工具;二是利率互换的出现.使得互换文易的影响迅速扩大。资本弱化避税在1981年和1982年开始出现一种5一7年期的以6个月伦教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的浮动利串对固定利率的互换。这标志着互换交易工其的应用已从货币市场转到同种货币标价的信贷市场,使得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活动的各商业实体在中长期资产负位管理方面得到了一个新的极其有用的工具.

  此外,银行在互换交易中角色变化,资本弱化避税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导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互换交易的急剧扩张。最初的时候,互换交易的双方由银行充当经纪人.银行的作用只限于握合成交,成交之后收取一笔佣金.并不参与互换的具体交易。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的角色开始发生转换,在资本弱化避税块乏交易对手的时候,银行会自己充当互换的另一方.成为互换文易的主体。与此同时。银行也可以让两个并不完全相配的互换方达成交易.自己承担交易中的余额部分。这样,资本弱化避税就产生了“互换仓库"(Swap Warehouse)的概念.即银行吸纳和储存不相吻合的互换,直到能发现各自相应的交易方为止。在这种模式中,银行自己承担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及信贷风险,资本弱化避税并且不再向互换双方收取佣金,资本弱化避税而是通过向互换双方所报价格的差倾(即买人价和卖出价之差)的形式来获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