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人生生活哲理话语(佛语人生生活哲理的短语)

时间:2023-03-27 14:45:17

1、有人对自己心怀恶毒的想法,意欲加害,乃至砍掉头颅,节节肢解尸体,受到这种对待,仍然心无怨恨,即是忍辱。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大概只有圣贤。

2、从事弘法事业,立心劝化无数大众,随时点化他人,假设因此遭到大众的攻讦.恼害,都能忍受,对任何困厄都不起恨意,即是忍辱。因为人们认知水平的原因,对于正法,不一定一开始就倾心接纳,有时甚至会心生恼恨,例如过去的革命党,在宣传革命道理时,不仅会受官府的追缉,还可能受普通群众的责骂。假设你不能忍受而起恨意,说明你根本没有掌握正法,忍而不恨,是真忍辱。

3、学佛无非是学做人,一个领悟佛法精义的人,心中自有规度,不需要佛门戒律的约束,更不需要世俗的法规法纪约束,言行自然良善,堪为楷模。孔子说,吾七十从心所欲,到了七十岁,内心所思皆良善,邪念寸草不生,心里想做什么.想说什么,都可大胆去做.去说,必定错不了。孔子七十岁才有此境界,倘若领悟佛法精义,不论什么年龄,都可到从心所欲的境界。但是,在领悟佛法精义之前,难免因邪思邪见而妄言妄行,所以不能从心所欲,而要严守戒律,将言行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以减少作恶的机会。

4、古来圣人教导我们亲贤人而远小人,莫与恶人为伍,为的是将他人的鲜花.名果栽培到自己的小花园中,同时替自己建立一个保护区,以免别人的污染弄脏自己的小环境。

5、学佛就是学慈悲,只要学成一颗好心,离佛就不远了。好心需要表现出来,通过施舍,将好心具体化,最有价值。

6、佛学智慧经典语录《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介绍了多方面的善知识:在做人态度方面,有四种善知识:一者外如怨家,内有厚意;二者于人前直谏,于外说人善;三者病瘦县官为其征松忧解之;四者见人贪贱不弃捐,当念求方便欲富之。

7、每个人的潜能都足以创造奇迹,最大障碍不是别的,而是目标不定.精力分散。只要你将潜能专注于一个目标,奇迹就会在你手中发生。

8、佛说:谨守善心,不存任何伤害之意,即是持戒。持戒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方法。佛家讲究清规戒律,俗家讲究法规法纪,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彼此伤害。所谓守法守纪,如果只是害怕惩罚才不做法规法纪不允许做的事,不是真正的守法守纪,真正守法守纪的人,不管有没有那些限制,都不会做那些事。同样的道理,真正持戒的人,强调自我管理,不需要清规戒律的约束,自然不会有清规戒律所禁止的言行,不仅没有那样的言行,连那样的念头都没有。

9、佛说:你们这些僧人,知道我说法时,常以乘筏渡河为喻。正法尚且应该舍弃,何况邪法呢?

10、悟道跟吃饭一样,一定要自己一口一口地吃,指望别人帮你吃饭,那是不现实的。听闻道理却没有领悟,跟盛了饭却没有吃一样,不能变成精神的营养。所以,要打消投机取巧的心理,将成功希望寄托在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上。

11、佛家认为,众生皆生具佛性。无论菩萨还是普通人,佛性相同,或者说,具有相同的材质,只是后天的习染,相同材料做成的东西不一样。好比捏泥人儿,菩萨是泥人张的作品,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普通人是小学徒的习作,有的看上去还可以,有的很不像样。不管什么作品,虽然泥性相同,艺术含量却大不一样。哪种作品更受欢迎呢?答案是不用说的。

12、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跟好人交朋友,除非自己是一个好人;假设自己没那么好,交往范围就窄了,想跟好人相交,又怎么能够?所以,从小就要学好,在自己变坏之前便远离坏人,跟着好人学好样。

13、人最不容易战胜的是自己,或者说,最不容易战胜的是自己的欲望.情绪和无知,先要实现自我超越,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长。不能战胜自己,那么自己就会成为成功道路上一道最大的障碍。

14、有一句话说得好:凡事决定去做,就值得你做好。对工作有虔敬心还不够,对任何事只要你去做了,就要有认真的态度。因为你做事的态度,反映了你做人的风貌,无论如何,都值得把人做好。

15、怎样取得人生的重大突破?佛日: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佛道教经》

16、自我管理是成就人生的基础。一个能管好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和资格管好他人,才能自度度人。一个不服从公共行为规范的管理,或者只是被动接受管理的人,像野性的动物一样,终生无法摆脱缰绳的束缚。

17、佛语人生哲理经典语录二 人人都有修成佛.菩萨的潜质,这不存在先天条件的障碍,唯一的障碍只是自己的心障:你是否愿意不辞劳苦地行走善道,让心灵走进幸福的家园?

18、智与愚,无有极处,智者只是相对的智者,愚人只是相对的愚人。假设一定要给个定义的话,可以这么说:愚蠢是自以为已经足够聪明,智慧是认识到了自己的浅薄。

19、内心污垢甚多的人,眼里的世界一团糟,根本不相信善良.正直.公平等美好品德的存在,在他们看来,所谓美德,不过是一种漂亮的装饰,不过是恶鬼骗人的一张画皮。《小窗幽记》云:闻人善,是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听见别人做了好事,便怀疑是炒作;听说别人做了坏事,便深信不疑,这种人的灵智完全被各种污垢所遮蔽,心里只一个被严重扭曲的.丑陋的世界,心里只有一些被严重丑化的.可厌的人,因此,他们对他人.对世界没有任何好感,只有厌恶.仇恨,这种人是世上最可怜的人,永远不懂得什么叫真善美,只能像个拾荒者一样,活在自己制造的垃圾中,靠垃圾艰难生存。

20、基督教的圣者,佛教的圣者,经由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方法,都悟到了真道,彼此之道,自然相通。好比炼金,不管用什么方法,炼成的金子,都是质地相同的东西。

21、什么是布施?佛日:若得大财劝于己身,及愍众生救助惠之,是日布施。一《贤劫经》

22、人的高贵并不是由身份地位简单标识的,一个遇到一点小事就惊慌失措的人,哪怕贵为国王,也会被人瞧不起;反之,一个遇到任何事都不慌不忙的人,无论地位多么低贱,都让人不敢轻视。

23、若是遭人反对而不动心,即是忍辱。在生活中,天天都会有跟人意见不合的时候,不闹情绪很难。如果就事论事,没有人我的分别,才能做到不动心。

24、每个人总能忍受一些辱,也有一些忍无可忍之处,通过修炼,可以使不可忍之事越来越少,这是一项终生的工作,到了无处不可忍时,也就成佛了。

25、人类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的社会,无论从事哪行哪业,都免不了竞争,免不了遇到他人明里暗里的干扰,能不能克服人为的障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26、善知识,表面看关系很生疏,心里却装着对别人的好。这种人,也就是所谓外冷心热的人,这种人自律意识强,平时不苟言笑,不喜欢吹牛拍马,跟人相处,虽不冷漠,也不热乎,但一旦别人遇到困难,却乐意出手相助,不声不响就把好事给办了。

27、能够忍受一切毫无争议的善法而经常施舍仁慈,即是忍辱。毫无争议的善法有何难忍呢?例如,人总是要死的,人总会变老,这都是毫无争议的善法,要做到不怕老.不怕死,还是不容易的。

28、如何修禅定?佛日:有着之故行禅定耳!以见吾我便摄息之,是日禅定。《贤劫经》 佛语人生哲理经典语录,今天就欣赏到此,感谢您的光临。

29、佛日:菩萨和凡夫,器者无高无下。一《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30、如果以平和之心劝化众生,使他们不起恨心,即是忍辱。有的人一开口就遭恨,原因可能是不懂道理,可能是心无善意,可能是态度不好,也可能是口才不佳,那都是修养不到的缘故。假设能把话讲得让大家开开心心,一定在多方面下过不少苦工夫。

31、如果能解脱爱欲和对尘世的贪恋,教诲众生而行为出众,即是忍辱。僧人出家,忍受各种清规戒律,弘法度人,忍的就是这种辱。

32、知识可以学习.经验可以传授.技术可以模仿,感觉是没办法学习和传授的,这才是真功夫。必须自己亲身体验。商人的市场眼光,必须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泡出来;歌手的表现力,必须在长期的演唱活动中泡出来,总之,不管做什么事,天天泡在里面,让你的心跟你所做的事融为一体,你就灵感连连,能做得很好。一旦放下一段时间,生疏了,感觉就不对了,做得也不顺手,所谓的修炼,不仅是学技术,还是找感觉。古人讲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就是这个道理。

33、佛家对僧人的培养与管理方法,颇有可借鉴之处,用于俗家的教育与管理,也无不宜,例如,父母管孩子,老师管学生,领导管员工,都只能根据对象的接受程度,提出对象能达到的要求,一步步加以引导,而不能求全责备,一下子就要求对象达到自己期望的水准,否则,便无异于揠苗助长,结果必定会让自己大失所望。

34、无论从事任何事业,持之以恒才有成功的希望。但是,持之以恒的前提是热爱。你真正热爱这项事业,自然乐在其中;如果并不热爱,就难以坚持到底了。

35、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但世上有大路.小路,活路.死路,跟善知识相交,等于多了一条大路.活路,跟恶知识交往,迟早会走到死路上去。

相关推荐
佛语人生生活哲理话语(佛语人生生活哲理的短语)
佛语人生生活哲理句子电子版(佛语人生生活哲理的话语)
佛语人生生活哲理的话语(佛语人生生活哲理的美句)
佛语人生生活哲理的句子(佛语人生生活哲理短语范例)